八月的最后一天,读完了毛姆《作家笔记》。
刚开始,不太理解这是怎样的一本书,既不是小说也不是散文随笔,断断续续的文字,只言片语的记录,有些文字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后来才猛然觉悟“哦,原来这就是大作家的微博呀!”
只是那个时代不流行微博,而大作家又有随时记录的习惯(哪怕只是一句话都要随时记录在一张纸片上,或一片树叶上),经年累月之后,这些文字就汇成了河,于是作家在自己尚且头脑清醒的时候整理出书,就成就了这本书。
正如作家所说:“我之所以把它们发表,是因为我对文学创作技巧以及过程感兴趣,如果其他作家写了类似的书,我便会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
作家还说:“尽管我随手写下了各种各样的个人想法和感受,我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将来迟早要把它们用在我创作的人物身上,我把我的笔记作为储存写作素材的仓库,以备不时之需,仅此而已。”
这样,你大概知道这本书写的是什么样的内容了吧,其实就是作家的随身笔记。这本书大体涵盖对哲学、女人、宗教、旅行、俄罗斯、印度见闻和游历体验这几个方面,对于人生的感悟尤其是对于苦难的体验深得我心,而对游历过程中的风景、人物、磨难、体验等细节、的描述,需要再三去读,才能体味其中深意。
真正的好书,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读得懂的,但其中一定有一些东西,必是你一读就忘不了的:
*☞若是你的快乐感不再那么强烈,那么你的痛苦也一样不再那么揪心。
☞最持久的爱情是永远得不到回报的爱情。
生命的尽头,就像人在黄昏时分读书,读啊读,没有察觉光线渐暗;直到他停下来休息,才猛烈发现白天已经过去,天已经很暗,再低头看书却什么都看不清了,书页已不再有意义。
☞年少时,我装作自己无所不知。这常给我惹麻烦,让我显得像个傻子。我想我这辈子最有用的一个发现就是说“我不知道”是多么容易。我至今没注意到有谁因此就看扁了我。唯一不便的是,你表明了自己不知道某些事情,有些人就会唠唠叨叨、长篇累牍地把这些事一股脑地告诉你,他们乐此不疲。但是这世上有很多事情我根本不想知道。
☞人心有多大,悲哀伤痛就有多大。有些人,你和他们打招呼说:“最近怎么样?”他们会说“很好啊,谢谢你”。如果他们认为你真在乎他们好不好,那就真的他自以为是了。一个人最难做到的事,是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生活的中心,而只是在边缘。
☞愚蠢的人一旦无事可做,就百般无聊。做一个闲人需要多才多艺而且修养极高,或者要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头脑。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痛苦绝不能提高人的修养,只能让人变得粗暴无情。贫穷也是一种痛苦。贫困让他们变得既贪婪又卑鄙,既奸诈又虚伪。
☞哲学让我们能平静地做些我们实在不想做的事儿。
☞个人的思想是根本孤立的,认识到这一点极有益。我们只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意识,无法确定他人的意识。我们只能透过自己的个性认识世界。因为别人的行为与自己相似,我们就推测他们与自己相似,但最后却发现他们并不如此,叫我们大吃一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惊讶地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如此之大。我已经基本相信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 一个人只有主观武断才能统治别人。
☞如果事情做到结尾还能同刚开头一样有趣,杯底残酒还能像第一口那样甘美,那生活该有多美好。
这样的句子,在文中比比皆是,但我只粗略的初读一遍,待他日有闲,再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