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教育
上学也是充满风险的事儿

上学也是充满风险的事儿

作者: 青衫居士李君山 | 来源:发表于2017-09-14 06:04 被阅读0次

    江苏省教育厅原教科所所长袁金华曾经讲述过一段参观英国小学的经历。

    中国考察图一行来到英国某一乡村小学。学校的墙壁、柱石上面贴满了儿童的涂鸦之作。其中有一幅画引起了袁所长的注意:一张雪白的画纸上,印着一个小孩子的脚丫。他凑上前去,想看个究境。

    这时候挡任讲解的该校校长丢开包围他听他解说的人,走到袁金华跟前,兴奋地问:

    “先生,您是不是觉察出了画这幅的孩子同别人不同吗?”

    本就满腹疑惑的袁金华经校长这么一问更加迷惑。

    他的发问与国内同行关注点迥然不同。透过绘画了解一个人,那多半是对成熟画家的肯定,从一个小孩子的涂鸦之作能看出图画后面小孩子什么来呢!

    他疑惑地望着那位校长。那校长似乎没有在意袁金华的满脸不解,语中满含骄傲讲述了这幅画作诞生过程。

    那是一节绘画课,老师布置了绘画任务之后,所有孩子都认认真真地开始动手绘画,只有这个男孩——这幅画儿作者——坐在凳子上凝神沉思又似乎胸有成竹的样子,在大家都画得差不多时候,他突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快迅地脱去鞋子和袜子,在脚底涂上油彩,然后把纸铺在平整的地面上,小脚一踩,轻轻地一按,一幅画作诞生了;并且第一个交了试卷。

    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这是一个调皮学生恶搞而已,要是在国内肯定要受到老师的责罚,甚或请家长,作为破坏教学纪律带回家反省。校长并没有理会袁金华继续眉飞色舞地说着。

    在所有画画同学中,只有他一个人是这样做的。只有他一个人,在讲述中,校长反复强调“只有他一个人”这几个词,意思是他高看的不是这幅画,而是这幅画所传达出来与众不同的意味。标新立异不是另类,而是应当被当作优秀受到表扬和鼓励。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英国教育特别之处,即强调与众不同,强调差异与个性。这有别于国内教育的同质化日趋严峻的现状,国内的教育更为确切地说是一种注重分数的教育,并且评价手段相对单一和落后。知识学习是一个复杂过程,它分为输入和输出,在国内,输入就是教师粗暴地强灌,输出就是机械的背写——考试时学生把记住的答案背写到试卷上即行。

    学者曾批评这种教育方式为“填鸭式”,它扼杀了学生思维创新能力,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忽略接受知识时思维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关于素质教育曾经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什么叫素质,就是你走出校门忘掉老师教的东西然后剩下来的那部分。剩下来的那部分是什么,其实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诸如对未知世界保持的好奇心等。

    这种填灌式的教育无疑把学生走进学校要获得最为重要的“素质”给忽略了或者扼杀了。

    其次,英国这所学校对产生结果的思维过程的重视胜于对结果本身的重视的做法值得我们反思。

    学生课堂上这种心血来潮式的做法中国也有,不过记在《笑林广记》上。故事说:一位老师让学生画一头牛,等到交卷子的时候,有一个调皮的学生却交给了老师一张白纸,老师很生气,于是责问学生,学生振振有辞说本来画了水草,可是却让牛吃了,牛因为没有水草又去别的地方了。最后教师处罚了学生,被别人当作一个笑话来看了。

    学生固然有恶作剧成份,但是那恶作剧后面隐含的东西却被忽略了。在我们现行的教育中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试图给学生一片森林,哪里想到只让学生看到一棵树就让他停止了,本来想给学生一片江湖,可是给学生几瓶矿泉水,学生就再也没有去寻找江湖的动力了。

    有些风险是显而易见的,有些伤害却是内伤,只有等待时间的流逝才能渐渐显露出来。著名作家刘心武的发轫之作《班主任》中,那个小班长因为班里同学偷看《牛虻》而告发到班主任老师那里,非要说那是毒草,弄得老师哭笑不得,笑完之后引起作家深刻的反省:有些东西我们奉为圭臬教给学生的,那本身就可能是一种荒谬。

    当我们明知那是一种荒谬,却把它当作真理去奉行的时候,这就是教育最大的悲哀,也是学生在学校里可能受到的最大风险。

    美国有一项调查,大约有8%的家庭不满足于学校当前的教育,于是他们把孩子接回家中自己教育。这些父母一般都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并且他们有足够的财力和资源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但是我们只能满心期望孩子到学校里能够遇到一位能够尊重孩子包括孩子的好奇心,善待孩子,哪怕是他犯了错误之后,尤其是那些传统意义犯规违纪,也许那就是点燃天才的火花,不要早早被老师扑灭,而被格式化为流水线上统一规格的产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上学也是充满风险的事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jsr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