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时青言
图片 | gobugi
01
很多研究都表明,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与童年时期原生家庭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在心理学上也早有定论。
我听过很多“曾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成年人”的故事,那些长大后的孩子和原生家庭的父母总是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羁绊,就连他们自己,也深陷情绪的泥潭,慌张的不知所措。
有人在儿时经历了父母离异;有人在童年经历过家庭暴力;有人从小耳濡目染到了争吵;有人在控制欲极强的父母的羽翼下成长;有人当了数十年的留守儿童;有人自小咀嚼过父母的漠不关心。
最终,这些孩子都无一例外地长大了,拥有了他曾翘首以盼的高度和力量,或许他可以组建一个完美的家庭,或许他可以保护母亲不再忍受父亲的家暴,又或许他可以摆脱长久以来父母的控制。
而等到那一天真正来临的时候,他们心理的某处防线却脆弱的不堪一击。他们惯于用逃避来解决问题,极度缺乏信任和安全感,有很强的防卫心理。较为典型的表现就是,无论什么样的关系,他都会在别人先离开他之前就把别人赶走,因为怕失去、怕痛。
他们还擅于用极度的反差来伪装自己,极少向别人坦露自己的心扉。看起来无坚不摧,但其实他们一点儿也不勇敢,他们很孤独。
02
上文的标签贴在我身上再合适不过了。迫不得已卷进父母的离婚风波、父亲长期对我的言语暴力、父子间持续的冷战……零碎的只言片语似乎不足以表达我所受伤害之深。
我有多久没正儿八经写文章,我的情绪就感冒了多久。
我把父亲的手机号拉入黑名单有近一年之久,我怕他,那几乎是一种本能的应激反应。我也有一年半的时间没回家,一直在逃避,好像哪个都是家,又好像哪个都不是家。男朋友即便对我再好,情绪崩溃的时候还是会应激地把他推开,我总是以最坏的视角来看未来,我很爱他,可我又不想被抛弃受伤害。
那是一段很难熬的日子,有时候会痛哭一整天,就是委屈的不得了。还会自残,用手捶打硬物,用牙齿咬自己。我想,我应该还是怕死的,因为自残是远离死亡、自我救赎的一种方式,身体痛了,心里的痛就会少点。我不再听话懂事,“无理取闹的疯女人”成了在亲近人面前日常的形象。
酗酒、自残、大哭、暴食、无理性消费、失眠、无社交……我用很多伎俩来麻痹自己、伤害自己。亲人和好友都劝我去医院看病、去吃药。我确实看了几次心理医生,可每次过程都不愉快,出来后一个人大哭,咒骂医生无良。
我一直没法从回忆里走出来,没法原谅别人对我的伤害,没法越过心里的坎,直到看到一部电影,才恍然大悟,它反复说:It’s not your fault。
03
这部电影叫《心灵捕手》,男主人公(威尔)在儿时经历过养父的家暴,虽然他在数学方面有着过人天赋,却是个叛逆的问题少年。
让我印象最深的镜头有两个。
其一是,威尔违心地推开很爱他的女朋友,他清楚他爱她。可同时,没有安全感的威尔怕女朋友因为某些事情离开他,在他看来,不受伤害的最好方式就是在女朋友离开他之前就先把女朋友赶走。
另一个镜头是,威尔“若无其事”地向桑恩(心理医生)讲述在他回忆里经常闪现的一幕:“养父把扳手、棍子和皮带摆在桌子上,然后说:‘选一个’。我通常会选扳手。”
桑恩连续说了好几句:“那不是你的错。”最后桑恩把威尔紧紧抱在怀里,威尔说了句:My god! I’m so sorry! My god!
我想,这句对不起应该是威尔自己对自己说的。
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成年人总是会变着法地折磨自己,他们总是在抱怨,为什么老天让自己经历这么多残酷的事情?为什么自己的父母要那样对自己?
他们唯独没有想过,自己是无辜的,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一度困扰自己的那些事都是自己小时候别人犯下的错误,那为什么要一直用别人犯下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这不公平。
那是些即便长大内心还流着血的大孩子,他们小心翼翼地在等待这个世界的温情脉脉。而理解、包容、接纳可能是最好的温情。于他们自己而言,明白“那不是你的错”,或许是走出家庭阴影不可缺少的一步。
作者简介:时青言,自由撰稿人,不是风一样的女子,是风也喊不回头的女子。我执笔,陪你买醉。
*文章系时青言原创发布,未经授权,谢绝引用和转载,违者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转发到微博和朋友圈等社交媒体。
— END —
再来三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