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结束一趟持续近半个月的出差,回来就开始清理手机中的空间——从手机相册开始,将其中作为检查依据的图片与沿途拍摄的自然风光分类整理至电脑里,重要的会在移动硬盘中做下备份。
二十天前的我可不是这样,那时基本上每天都要清理微信缓存空间,因为只有12G的可用内存,早就被微信聊天记录、各种APP和手机相册占据得所剩无几。
我比较念旧,又容易有不安全感,照片就算传到云空间了,手机里的也不删,觉得找起来更方便;大多数聊天记录也不删,总觉得会有用得到的时候,就怕到时找不到……
就这样,如果我哪天要拍照片,也只能拍几张,就会出现“内存容量不足”的提示,然后我就找半天找出来几张应该不会用的进行删除操作,如此反复再三。
直到我接到要外出检查的通知,除了要做好手头工作的交接,为出差做一些必要的知识准备、备好行李物品外,我还做了一件事,清理手机空间,以备外出拍照的不时之需。本想挑一部分照片删除,结果挑了半个小时才找出来100张,估摸着能空出150M的空间,还不小心取消了“选中”操作。
这样的过程后来又进行了一次,终于“恼羞成怒”的我,将整个照片文件夹剪切到了电脑上,瞬间手机可用空间达4G,创了一年以来的新高,随之而来的兴奋感很快就替代了手机中没有那些曾认为“删不得”影像的焦虑。
当然,而后我也对着电脑中已自动按月整理好的照片,去挑出那些我认为重要的需随即调用的照片,比如曾经收藏的“小炖锅对于各类食品所需的蒸炖时间”,比如我放了快一年半拖着一直没发朋友圈的“泰国游”经典照片……
但是,奇怪的是,当这些曾经认为重要的东西不再占用我的手机内存时,我却失去了再把它们加回的兴趣,于是,在我花了约莫十分钟的时间对所有的照片浏览一遍后,我只通过微信文件传输助手,发送了一张不到半岁小侄女的自high照到我的手机上。
其他的种种各类照片,就那样静静地躺置在我的电脑硬盘里,并且可能会一直就那样地被束之高阁,再也不被翻阅。要知道,其中有些照片,可是自购买手机起,就一直在手机内存里,陪伴我多时的呀。
小炖锅由于使用多次,对于炖蒸时间已烂熟于心;而“泰国之行”早就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再也不用发到朋友圈,去提醒自己有过这么一趟美好的旅行;还有那辆比手机早买一天的蓝色小自行车,已经与我的日常生活融于一体。
而其他提示我的历史痕迹的照片,大抵最终是没那么重要吧,起码没有达到一直占据我“宝贵”手机内存的程度。对它们来说,还是“理理更清爽”吧。
除了手机内存,我还想到了一句俗语,“敝帚自珍”,出自东汉刘珍的《东观汉纪·光武帝纪》,原文是“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指的是“老百姓家里的破扫帚也价值千金”,翻译成现在的大白话来说就是,“只要东西是自己的,哪怕是一把破扫帚,也是被看得很重,不容随意丢弃的”。
“敝帚”可以指破扫帚,也可以指其他不能被常人理解的事物,比如爷爷奶奶辈对于一些老物件、瓶瓶罐罐的收集,爸爸妈妈辈对于子女小时候用过的小玩具小衣服的保留,以及年轻一辈对于各类照片、聊天记录都往手机里塞,哪怕天天清理内存,哪怕手机内存越换越大。
对于具有真正回忆价值的东西,尽管再“敝帚”,也值得去珍视,但是像手机内存一样,若非像爱因斯坦那样的天才人物,人的大脑容量也是有限的,装着那么些东西,哪有多余的空间去容纳新的更重要的东西。
就像我们的衣柜,里面往往塞满了各个场景下心血来潮买来的各式衣服,其中有自己的“真爱”,也有那种买来就不想再看第二眼,更别提穿出去的;可是因为那也是花了心思,掏了真金白银买来的,尽管已经视之为“敝帚”,仍然兀自“珍惜”——整整齐齐地一直摆放在衣柜里,在那略显狭小的空间里占据着一席之地,直到新衣变旧衣,然后忍无可忍,终于找了个理由扔了出去,当作自己穿够了一般。
如果我们将自己的衣柜当作商场里的摆设,试着问自己一句“如果这件衣服还在那里摆着,我还愿意花钱带它回家吗”?如此一番清理,搭配出门的衣服时就不用那样翻箱倒柜,犯选择苦难症了。在对着一件让你犹豫不决的衣服时,多问一句“家里是不是有类似的款式?它可以在什么场合和什么衣服搭配?”你买回家衣服也会更让人耳目一新。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往往习惯于万事去做加法,拥有的永远不够多,抓住的却不一定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就像家里那个(些)满满当当的衣柜,以及早晚不堪重负的手机内存,“容器”更新换代的同时,也要考虑做做减法,好生清理一番;生活也是如此,这样才能真正日新月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