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袁行霈古代文学史
古代文学16:司马迁与《史记》

古代文学16:司马迁与《史记》

作者: 柚子的学长 | 来源:发表于2017-08-11 17:19 被阅读54次
    古代文学16:司马迁与《史记》

    太史公司马迁的一生是有味道的一生。因写《史记》,他成了后世史学家的楷模,然而却无人能超过他。然司马迁因受宫刑,自知辱没先人,一直以来郁郁寡欢,《报任安书》里他终能淡定的说:“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我很崇敬司马迁的为人,他以正直的品格书写历史,不虚美,不隐恶,为王侯将相做传,也为悲情的霸王写纪,他写孔子世家,也写刺客列传,他修史以怨刺,把自己的命运和作品相连接。他开风气之先构造史书的框架,将历史书写的严密紧凑,他用他的文学天赋证明了自己的史学才能。鲁迅评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能够“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与其经历密切相关。

    十岁的时候他就能看懂古文字,二十岁的时候他开始游历天下。经会稽看到大禹治水的洞穴而好奇、游长沙凭吊屈原而心向往之、过楚地参观春申君的宫殿,在刘邦发迹的沛县他听到了很多关于高祖的传说,这次游历让他对历史文化多了一份爱好。后来他还曾出使西南远达昆明,又随从武帝泰山封禅,看到山东碧蓝的大海,他也曾西达甘肃收集皇帝的传说,在边塞登上秦长城。在他的前半生,他已经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后来他把这些都写进了自己的书里。万卷书未读仍需行万里路,你所看到的将让你的人生更加厚重;万卷书己读需行万里路,你所看到的将被证实并被铭记。

    他的父亲司马谈为前任太史公,武帝泰山封禅本欲带他前去,奈何他当时病重,这时司马迁刚好从西南归来,于是父亲拉着他的手说:“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他的父亲临终之时还跟他说:至孔子《春秋》以后,就没有系统的整理历史的人了,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安定了好久,也应该为那些尊贵的人写史了。司马迁俯首哭道:“儿虽知自身不足,但也一定会补充整理好这些历史的,父亲放心。”写《史记》同样也是为了满足父亲的遗愿。三年后,司马迁被封为太史令,因其有天文之才,被奉命制定太初历,从这时起,他开始着手《史记》的写作。在此期间有人问他,你该以怎么样的态度面对整个历史?司马迁坚定的说,我的老师董仲舒说过孔子曾经说:“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他理解孔子编纂《春秋》的目的就是用自己的思想去评判历史的好坏,借此给天下留下自己的思想。孔子如是,但是司马迁不敢妄言,只得说我比不得孔子,孔子写《春秋》是著书,而我只不过整理资料罢了。虽然司马迁这样自谦,但从《史记》的内容来看,他也坚持了用正义去评价历史人物,这和孔子是不谋而合的。

    这段写书生涯想必是他一生最快乐的时光之一,在此期间,他接触到了朝廷的上层人物,而且能够随意阅览皇家密档。他和贾谊的的孙子有书信往来,樊哙的孙子向他谈起汉初功臣的事迹,苏武的父亲给他讲卫青的往事,冯唐的儿子和他是至交,他甚至有幸见到了将军李广。这些与人交往的经历让他身临其境,徜徉在历史的天空里随意挥洒自己的激情,如此六年过去了,他的《史记》完成了其中的小部分。

    天汉三年,李陵并败投降匈奴,武帝大怒,这个时候司马迁为了朋友出来向武帝解释事情经过却被捕入狱,并被处以宫刑。奇耻大辱夺去了他往日写作的欢快,从此写作变成了一件聊以自慰的心事,然而越深入历史人物他越能领悟到,凡事有所作为的人物都经历过痛苦的洗礼,屈原自沉乃有《离骚》,文王拘而演《周易》,这些人物出现在他的作品中,从此不单单是一个名字,一个故事,而是一种寄托,一种惺惺相惜,他相信只要能够完成《史记》,他的人生也就圆满了。

    不久,武帝也许是后悔了,让司马迁做了上书令。我查了一下,这个官职是掌管皇宫宦官的,复杂皇帝的命令传达,司马迁是历史上第一个担任此官职的人,官位不小,位置超过了宰相。所以说,命运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下一个吃到的会是什么,历史人物的命运总是随着当权者流转,往后遇见什么,还不一定,司马迁从此懂得了这个道理。

    几年之后,《史记》乃成,司马迁这几年写作的内容和之前已大不相同,他曾写《报任安书》给狱中好友任安说:“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人皆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这种写作观点是一种文论观点,他概括了古往今来那些有成就的人,大都是心中有悲愤,抒发为作品才能让人动容。这也成了司马迁写作的一种方式,忍羞含悲而作,乃真情所至。

    《史记》有一百三十多篇,分为十二本纪(叙帝王传奇),十表(王候国家大事),八书(与经历政治有关的天文专述),七十列传(不同类型,不同阶层的人物传记)。这些创作是司马迁的独创,他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紧密的叙述方式,以本纪为纲,以表书为补充,世家为旁支,列传为细节,形成了一个星罗棋布而又十分完整的系统,使得五种体制相互补充,紧密结合。

    司马迁叙事刻画人物都很厉害,他按照以类相从的原则,把各种行业的人分门别类的写在一起,在对历史的反思中他没有按照前人的评论,而是根据事实找到主要原因,他善于作用个性的话语去展现人物的深层性格,所有的历史材料经过他的编排显得十分完整。

    在人物刻画上,他注意将那些地位比较低的人写入历史,这些人或改变了历史方向,或者充满灿烂的人性光辉。他笔下的人物多是知恩图报,以牙还牙,士为知己者死的人物,这些人是历史的盲点,但是却在他的笔下熠熠生辉。苏秦佩戴六国相印“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韩信封楚王后“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伍子胥挖出楚平王的尸体鞭尸报仇,李广斩杀怒斥自己的霸陵尉;范雎在他的笔下是“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荆轲,聂政在他手下为了知遇之恩,慷慨悲歌。这些活生生的人物他写了有数百人,每个人的性格都栩栩如生。这些人物自由共性也有自身的个性,每个人都不相同。司马迁还创造了多维透视法,将项羽的多个性格方面展现出来,利用互相法,将那些忌讳的事从别人口中讲出来,因此每个人都不是扁平人物,而是真实复杂的。这就是司马迁的伟大独创,前无古人,后来的来者前赴后继。

    司马迁在汉武帝末年的时候去世了,去世之后,他的外孙才敢把《史记》拿出来,这样的巨著一定要等待时机,到汉宣帝时,才得以宣扬天下。王莽上位后,有人劝他应该封司马迁的后代,于是他的后代被称为史通子。

    于我看来,《史记》皇皇巨著,是完美的史家著作,他是古往今来所有史书的翘楚。然而在班固的《汉书》中,班固说:“叙述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为其所蔽。”其实按照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无所谓奸雄,无所谓势利贫贱,我们应看到的是人性的美好,而不应拿各种帽子乱扣,所以这不是司马迁的缺点,他的唯一缺点也许是太相信命!

    班固也没少夸司马迁,当时扬雄,刘向都和司马迁是一个时代的,班固说,他们俩称赞司马迁有良史之材。而班固自己则说:“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同为史学家,班固很够意思了,他说出了司马迁为文的重点,并高度评价到他的著作是实录,这为后代的史学家做了表率。

    关于《史记》的影响,一是它大力弘扬人文精神,为后代作家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二是它成了古代散文抒写的楷模,无论是唐宋古文八大家还是后来的前后七子,桐城派都对司马迁推崇备至,将之作品视为古文的典范三是《史记》的故事情节多曲折,人物栩栩如生,为后代的小说积累了经验,四是《史记》成了古代许多表演艺术的素材来源,如平话,戏曲等。

    于今人来看,太史公司马迁是一个品德比较完美的人,他将自己的善良和正直转移到作品中,开创了史学抒写的新时代。他的《史记》让后世读书人了解到了历史的真面目,他书中的那些人物无不鼓励着后来者奋勇争先。至今仍有许多喜欢读司马迁的作家,他们将太史公当作人生偶像,或学其文,或学其志,太史公的明天更加的美好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代文学16:司马迁与《史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ldr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