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曾经说过:通向成功,神提供了两条路,教育和运动。
体育精神的高光时刻
#高光时刻1:哭着鼻子完成5米跳水动作的5岁女孩
女孩是上海杨浦区少体校跳水队的队员,一年前被教练发掘到队,上个月才刚刚开始水上训练。从视频中,可以发现,5米台的高度,对内向的她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当被问及跳水时的感受时,女孩回答“是一种害怕的感觉”。
“下次还让你跳五米台,你会怎么办?”女孩说:“我会慢慢克服。”
#高光时刻2:残疾运动员教2岁宝宝用假肢走路
近日,在美国奥克拉荷马州,残奥会运动员莱克·利珀在医院检查时教一名两岁宝宝首次用假肢走路。目前,这位孩子已经可以用假肢走路了,他的家人表示十分感激。
这就是体育精神的高光时刻。
五岁的小女孩,直到起跳前的最后一刻,都在发抖,但最终,她还是鼓足勇气迈出了最后一步。
体育教育,能够带给孩子的,就是这种坚韧不拔、勇于拼搏、不服输的品格。
而这,更是今后的成长中,孩子需要具备的——不断克服困难,挑战自我,成就精彩的人生。
儿童对体育运动的认知
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是遵循从“动作感知→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的过程,且不可逆。
刚出生的孩子,他们不具备语言和思维能力,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世界,逐渐形成物体永存性观念。
随着慢慢长大,儿童各种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开始内化而成为表象或形象思维,特别是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或重现外界事物,出现了表象思维。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词,叫运动认知,即与体育运动有关的认知活动,包括体育运动中的知觉、记忆和思维。
儿童在这一过程中,视觉系统通过对光流信息的分析,形成运动知觉以及自身运动线索,从而产生相应反应。
这是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结果,对个体的生存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它极其复杂,必须由大脑的诸多区域协同工作才能完成。
比如,教练会说“跑得要快”,不同的人对快的理解都不一样,孩子和成人对快的感知也不一样。只有经常跟着教练训练的人,才能够体会教练的意思。
图/IKIDFIT小飞侠广东茂名站同样地,如果让家长和孩子面对面垫球,家长能够很准确地将球传到孩子身前,孩子就可能会把球垫“飞”。这就是身体对运动的认知。
儿童教育要从体育开始
据研究表明,如果孩子在童年缺乏必要的运动刺激,那么,孩子长大后对运动将会持消极态度,而且会缺乏运动技能以及对运动的热情。
同时,由于孩子的器官和肌肉长期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从而导致体质弱、运动能力低下,就会常常过敏、感冒,影响生活和学习。
所以,儿童体育运动的价值在于通过对运动的接触,培养对运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图/IKIDFIT河南南阳店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称,锻炼能够促使大脑的海马体中生成新的神经细胞,也能促进新的兴奋性细胞生成,运动是调剂情绪的好方式。
因此,运动一直被心理学界认为是最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学业压力的增加,很多孩子会因为“不堪重负”而变得焦虑焦躁,甚至患上抑郁症。
治疗抑郁症最有效的方法,除了心理疏导和药物,就是运动。
同样的道理,经常运动的孩子,抑郁和焦虑的概率会大大减少。让孩子保持运动的好习惯,能够有效避免孩子因为压力过大而焦虑的问题。
图/IKIDFIT广东佛山店中国女排队长朱婷说:“早早在小朋友心里种下参与体育的种子,让运动成为伴随一生的习惯,这关系到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也关系到我们全民族身体素质的提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