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读秋雨

作者: 小柠檬狂吃柚子 | 来源:发表于2017-11-29 04:26 被阅读202次

    第二期丹桂已浓郁飘香,未及慢赏,秋雨便匆匆落下,打了落花,凉了秋意,冷香凝结,在心中久久化不开。

    中国文人的名字总是有着别样的韵味,余秋雨先生的名字也如他的文字一般,清冷、直击人心。曾经只是耳闻余秋雨先生的盛名,后来偶然买了一本《文化苦旅》,被余秋雨先生平淡、舒缓却又颇具趣味的文字吸引,丰富的阅历以及渊博的知识让我又深深为之折服。

    《慢读秋雨》其实也是余秋雨先生的一本书,在机场候机时挑选的一本书。多日的忙碌,等待已久的远行,或许心灵需要像烛火一样照耀着我们的行程,便与这本书便不期而遇。

    一直以来,我读秋雨先生的书都是秉承着慢读、慢品、回味的三步原则。不摆至上至高之道,字句间却都是大智大道,就像秋天的细雨慢慢洗去夏日的浮躁、骄纵,归于宁静,归于爽气高秋。

    在归程的高铁上,我早早找到自己的位置,落座,因为有五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便从背包里取出了《慢读秋雨》。看着窗外赶车的匆匆人群,焦急的心渐渐沉淀。邻座的旅客姗姗来迟,坐下来后,稍休息片刻,只见他也从包里取出了一本书,是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相视一笑,不言的打了个同道中人的招呼,便各自细读秋雨。

    秋雨先生说,这是一个以快为尺度的时代,人类对速度的欲求填满了地表的每处角落,地球和我们的内心已经越来越承载不起。

    去西宁,因为中间出现了意外,最后是乘坐飞机过去,在机场候机时,被告知因流量控制飞机延误。想象不出广阔的天空,连多一架飞机都会变得拥挤。生活需要慢下来,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所以在面对一堆麻烦的突发事件时,我便用秋雨先生的话说服自己,回归心灵,体验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熟悉的安详,才能听到自己生命的原始节奏。假日旅行,本就是为了偷得浮生半日闲,是休憩,而不是为了另一种快节奏。

    秋雨先生总是从文化出发,归于人生大道,落定在生命之意义。他浅谈国内各地、古今各国文化,平淡朴实,字字攻心。慢读秋雨,用秋雨先生的三观去体会旅行途中遇到的人与事。

    西宁闲逛,恰遇东关清真大寺礼拜五的大礼拜,大寺在一条还算繁华的街道边,一路走过去时见到很多带着小白帽的回族同胞。待我们站在寺外围观时,从四面八方陆续涌来穆斯林,一顶顶小白帽行程一道独特的风景现。听站在旁边等待礼拜开始的穆斯林大叔讲述,大概会有两三万的穆斯林,来自周边各省,像甘肃、宁夏等地。让我震撼的不仅仅是人群之众多,而是在匆匆人群中,我见到胡子、头发都已花白的耄耋老者,没有双腿只能靠双手行走的,幼齿孩童,蓬勃生机的青少年,更多是中壮年。在礼拜开始时,全场肃静,恭敬而虔诚。因为人群之庞大,大寺广场早已铺满礼拜毯,门口的人行道向前百米、向后百米,整整齐齐铺着礼拜毯,穆斯林们一个紧挨一个,互不打扰,却似有扯不开的线连接着这样一群人。第一次感受到宗教信仰的力量,让人赞叹,又很敬畏。

    在江苏长大,从小见过的信仰宗教的人,只有喝酒吃肉在丧礼上念糊涂经的和尚,还有每晚关着灯在十字架下祷告的外公外婆,后来外婆生病的时候,外公竟也不顾外婆病痛,拉着她坐起来继续祷告。小时也埋怨,但是后来长大了便理解了,外公是不希望外婆被病痛带走,他希望够虔诚的向耶稣祈祷,外婆便会痊愈。不过,他们现在都已离开,基督教留给我的也就只有夜晚的祷告了。

    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经历忙碌的工作,在慢生活、慢文化中寻找慢审美、慢心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慢读秋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lwy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