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化腐朽为神奇也不是件轻易成功的事,2009年我担任团政治处副主任的时候参加全军组织的春联竞赛,我在准备期间,真是废寝忘食,不停地修改完善,直到自己感觉满意了,才提报了三副参赛,而且当时也预感到自己能够得二等奖,后来真的如我所预,获得了二等奖,还奖了800块钱,这些都是题外话。所以,我认为要想作品升华并形成特色,在常思常新的基础上,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善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清代诗人袁枚在《黄生借书说》一文中提出一个观点:书非借不能读也。反映了“借”的重要性。当然,这里讲的借主要是借鉴借助的意思。大家熟知的“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名句,都是借鉴唐朝诗人李贺的诗句。鲁迅写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也是从清代诗人洪亮吉“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中借来的。
二是要强记。好记性不如一个烂笔头。不但脑子要记,手也不能闲着,要么记在纸上保存好,要么敲进电脑存入硬盘。农民有句话叫“手里有粮心不慌张”,其实就是说要有存货,对我们这些人来说就是肚子里要有货,多积累才可能才思泉涌,才可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三是要巧揉。就是要巧妙地进行揉合,力求做到水乳交融。要把一些相近相似的东西进行整合融合,并巧妙运用一些耳熟能详的典故或故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想法。正如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升在回复丈夫的《我侬词》中写的那样,“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碎,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这样,就可能达到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
最后,简单一总结:文似看山不喜平,跌宕起伏方入胜。要想使作品升华,必须要付诸真心和努力,要常思、善借、强记、巧揉,长期坚持下去,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