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小议

作者: 梨孟之 | 来源:发表于2017-03-15 07:22 被阅读305次

    引言:罗贯中避开《三国志》中“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的记载,将他描绘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其塑造成一个神鬼莫测的杰出的军政人才。他笔下的诸葛亮智慧超群,忠心忠国,可以说是一个影响深远,广为流传的成功形象。诸葛亮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角,试着跨度近百年的历史的最大导演。

    一、足智多谋

    诸葛亮自古即是作为一个智者形象流传于世。“比兴国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这是司马徽对他的评价。身在曹营的徐庶更是直言其“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真当世之奇才,不可小觑。庶如萤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如此厚誉,足见其才略。诸葛亮的智慧,主要见于以下三点。

    (一)纵横政坛

    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第三十八回才算是真正亮相。出场并不算早。但隆中千古一对,便体现出他非凡的政治才略。他为刘备规划了天下三分的战略格局,指明了刘备安身所在之处为益州,又谋划好了今后的外交战略。“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如此未雨绸缪,高瞻远瞩,为谓是旷世奇人。此外,诸葛亮还具备作为一名政治家的极大优势——极好的口才。在东吴舌战群儒,促成孙刘联盟。后来任蜀相,更是治国有道。《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可见其政治才能非比寻常。为相期间,大小事务都亲自过问,朝中政事处理井井有条。

    (二)谙熟军事

    诸葛亮精通军法。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更是将他塑造成了一个几乎战无不胜的完人。虽有些夸张,但不失偏颇。小说中,诸葛亮初出茅庐便在博望坡大破曹军。而后火烧新野,解被围之困,之后便按照自己庐中部署,先是联孙抗曹,而后占据蜀川,逐渐站立脚跟。可惜刘备为关羽报仇心切。蜀军大败而归,元气大伤,英主离世,否则历史真如孔明谋划也未尝不可能。诸葛亮善用计谋,单是火攻,就先后烧退曹军,蛮王,日后将司马懿围困在上方谷。多为后人传诵。

    《三国演义》中,孔明多次出场令人始料未及。如在四十二回,刘备在江边遭曹操围困,恰关羽依孔明之计前来相助。相比刘备劫后余生的惊悸,诸葛亮的谈笑风生颇显气质。第四十九回,赤壁之战后,诸葛亮分配拦截曹军将领时,命关羽守华容道后,有这样一段描写:“玄德曰:‘吾弟义气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华容道去时,只恐端的放了。’孔明曰:‘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玄德曰:‘先生神算,世所罕及!’”,虽带些神话色彩,但分析当时刘弱孙强的形势,诸葛亮此举颇有远见。家喻户晓的三气周瑜更显其智谋非凡,纵是天才周郎,也只能哀叹“既生瑜,何生亮”而死了。

    (三)善于发明

    《三国志》中载“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云。”《亮集》中对木流牛马的做法有更详实的记载,摘录部分如下:“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著于腹。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橫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胁,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轴。勒牛御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载一岁粮,曰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结构复杂,尺寸严谨,今人瞠目。在2000年前的汉末,诸葛亮便造出了不依靠人力畜力的机器应用于军事。如此成就,也就是西方到了工业革命时期有了蒸汽机这一新动力才可相比。

    诸葛亮发明的连发弩一次竟能发十支,连发弩比一般的弩稍宽,射箭时平射,杀伤力极高。作战工具的创新,极大提高了军队的武器装备,这对提高整个蜀国军队的作战能力有着重大的作用。第一百八回,有一片段“却说姜维正走,遇着司马师引兵拦截。原来姜维取雍州之时,郭淮飞报入朝,魏主与司马懿商议停当,懿遣长子司马师引兵五万,前来雍州助战;师听知郭淮敌退蜀兵,师料蜀兵势弱,就来半路击之。直赶到阳平关,却被姜维用武侯所传连弩法,于两边暗伏连弩百余张,一弩发十矢,皆是药箭,两边弩箭齐发,前军连人带马射死不知其数。司马师于乱军之中,逃命而回。”可见这连弩的威力。诸葛亮所创八阵图,围困陆逊,使刘备得以撤退。他发明的孔明灯,是一种用来向救兵传递信息的空飘灯,也是热气球的起源。在科技不发达的三国时代,诸葛亮仍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热气球空飘这个原理的人,真是名副其实的卧龙。

    虽是三足鼎立,但历史研究表明,三国实力对比,差距不小。曹魏统辖九州,有443万左右人口,东吴占据江东,统辖三州,有230万左右人口。蜀汉只占有益州,人口不过百万。这三足鼎,蜀应当是最小的,但蜀统治时间不逊于二者,灭亡仅早于曹魏两年,能立足数十年,孔明之智当居首功。

    二、清廉严正

    诸葛亮一生清廉俭,朴公正无私。这在他辅政期间,尤为明显。作为一国之相,他不敛巨资,清贫节俭。处事公正严明,严整军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内无余帛,外无嬴财

    《三国志》中记有“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位极人臣,却不为子女留下万贯家财,不贪富贵,足见其清廉。

    后在五丈原,诸葛亮弥留之际,命丧事简办,薄葬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简单得像一个普通百姓。他要求把遗体安葬在汉中定军山,丧葬力求节俭简朴,依山造坟,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纳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殓时,只着平时便服,不放任何陪葬品。 身为宰辅,位极人臣,专决朝政十余年,却“蓄财无余,妾无副服”,力求死后“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死时又遗命薄葬,这就是一代名相诸葛亮死后的最高要求,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能有此心胸,在人的最后阶段仍坚持原则,力行俭朴风气,其高风亮节实为可贵,其俭约之风实在罕见。

    (二)教育子女,淡泊明志

    诸葛亮也是一个不错的文学家,不过被军政的光芒遮隐了。他留给后人的最著名的文章,应是《出师表》和《诫子书》二文,这两篇文章文笔极佳,感情真切,读之令人动容。《诫子书》中,诸葛亮以一个慈父的身份,对儿子谆谆教导“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等等至今仍是育人箴言。诸葛亮位及人臣,却不慕名利,不图富贵。他将自己的高尚志向传于子辈,后来邓艾攻蜀,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前后为国捐躯,也算是承祖遗志了。

    (三)处事公正,赏罚分明

    《三国志》中,陈寿评价诸葛亮“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中在诸葛亮死后有一段插曲“初,蜀长水校尉廖立,自谓才名宜为孔明之副,尝以职位闲散,怏怏不平,怨谤无已。于是孔明废之为庶人,徒之汶山。及闻孔明亡,乃垂泣曰:‘吾终为左衽矣!’李严闻之,亦大哭病死,盖严尝望孔明复收己,得自补前过;度孔明死后,人不能用之故也。”纵使是昔日的仇敌,也佩服诸葛亮的行为,可见其行事让人信服。《魏氏春秋》曰:亮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皆有条章,以训厉臣子。

    诸葛亮常年领军,言于军法。爱将马谡违反军令,致使街亭失守,他虽痛心,但仍将他处死。挥泪斩马谡可谓家喻户晓,但鲜有人知诸葛亮事后上疏请失职之罪。“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即便自己重权在握,仍严于律己,不得不让人心服口服。小说一百四回中描写诸葛亮死后发丧之时“蜀军皆撞跌而哭,至有哭死者”也许未有其事,但罗贯中也是为了表明诸葛亮严明军法,深得军心。

    三、忠君

    “忠”字可谓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三国演义》重在一个“义”字。武将为主浴血奋战,马革裹尸是为义。孔明鞠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离世时54岁,他初出茅庐时是27岁,可谓是将自己的半身都献给了刘氏江山,只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这27年的呕心沥血,更显忠义。223年刘备病危,急召孔明托以后事。并明确表明可辅则辅,不可辅则自取。但即便刘禅是个庸才,他人极尽为人臣子之事,忠心耿耿辅佐后主。后来刘禅几次听取谗言,怀疑诸葛亮,但诸葛亮仍甘居人臣,死心效命。也许在后人看来,辅佐一个昏君并不明智,但这正是孔明可贵之处。在这乱世之中,犯上作乱者不在少数,孔明的劲敌司马懿用自己的谋略将曹氏江山一点点蚕食鲸吞,相比之下,孔明的忠心是儒家忠君思想的体现,让人们即使在乱世也感受到人格的可贵。

    诸葛亮也是用这种思想教育儿子,一百一十七回,孔明之孙诸葛尚见其父战死,护国中全部牺牲,披挂上马,“叹曰‘吾父子祖孙,荷国厚恩,今父既死于敌,我何用生为!’”有诗赞曰“不是忠臣独少谋,苍天意绝炎刘。当年诸葛留嘉胤,节义真堪继武侯。”武侯一门满门忠烈。今日的武侯祠庙香火不绝,人们也大多是敬仰诸葛亮的忠心吧。

    结语:《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刻画成一个几近完美之人。他是智慧的化身,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经纬天地。他一生清廉,给后人留下的是公正无私,忠君报国的精神财富。当然,历史中的诸葛亮应不会是如小说中的那样完美无缺,在罗贯中塑造的这个至人,影响着我们的民族气节,这就是我们今天敬仰他的意义所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明小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ngk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