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给孩子们上第六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内容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交流到第二个部分——《跳水》一文推测船长是怎么想的,理清船长的思维过程。要求孩子们在文段中画出船长的思维过程:他知道孩子在高高的横木上,无论是继续往前还是往回走,随时都有可能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结合船上的情况,他立即决定用枪逼孩子跳水,这也是当时唯一可行的办法。
《跳水》这一课是实习生章艳上的,整堂课上的非常好,不过上课时没有延伸到船长的想法,何不借着这个机会弥补一下。要求孩子们把书翻到第88页,问:“文章中能够找到描写船长内心活动的语句吗?”
孩子们纷纷摇头。
“我们最近一直在学习细节描写,尤其是人物的心理描写。那么,这是托尔斯泰的一处败笔吗?”
孩子们有的点头,有的摇头,有的睁大茫然的眼睛看着我,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此时,爱动脑筋的张凯站了起来,给大家分享了他的想法:“我认为托尔斯泰是为了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真是会学习的孩子,联系到以前说过的“留白”。
第四组的王梓奕也不甘示弱,告诉大家:“因为当时孩子命悬一线,为了烘托当时的紧张氛围,所以托尔斯泰忽略了父亲的想法。再说,那个紧急关头,父亲救孩子是一种本能。”更是一个善于体会文本的孩子,能够联系上下文,能够结合生活实际。
话说,两个孩子把我想说的话都说了,也就不多说了。“如果,此时你就是孩子的父亲,你会怎样想?请你当一回托尔斯泰,补齐这一处’败笔’”!
稍后的交流过程中,孩子们都能够顺畅地弄明白船长的思维过程。
周瀚成这样写:哎呀!这孩子,跑那么高,该怎么下来,真让人头疼!不对,要冷静。让他自己爬下来是不可能的,只能抱着一丝希望——用枪逼他跳水了!真是一个操碎了心的老父亲。
张凯这样写:船长顿时惊呆了,但一下子冷静住了,心想:“这臭小子,爬那么高!也不怕摔下来没命了!再让他爬下来是不可能了。这天风平浪静……有了,可以让他跳水里!不过以他那胆子,只能拿枪逼他了!真是知子莫若父。
张云翼这样写:“唉!这孩子怎么跑到那么高的桅杆上去了,得想办法让他下来!”心急如焚的父亲呀,够果敢!
金妍这样写:船长一征,这孩子咋这么调皮,也不怕摔下来!可是,这么高,他要怎么下来啊!着急之余,看到了手中的枪,顿时心生一计。这小子胆小,可以用枪逼他跳海里去,反正今天风平浪静。一位冷静、睿智的父亲跃然纸上。
……
给孩子一根杠杆,他一定可以撬动地球。相信我们的孩子,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他们不仅可以为名家补齐“败笔”,也可以成为名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