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我正式结束了学生生涯,没有继续读博深造,给自己的学生生涯进行充值。
学生证上盖满的注册章,学校送的学位服和毕业礼物,都在宣告这种结束。
我永远记得本科毕业典礼上,教授那句,“无论你走到哪里,民大文传院都将为你守候。”研究生毕业,那句:“母校在你身后,世界在你眼前。”更是让人泪雨涟涟。
从此,人生的新篇章就真的摆在我面前了。全新的画卷渐次打开。一笔一划,都要我自己勾勒;浓墨重彩,都要我自己着色。
作为班上最早签三方的学生,我的毕业远比想象中顺利。如愿回到重庆,进入一家国企,按部就班地入职公司,参加校招生的一系列培训。
毕业第一年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都是最难熬的。这一年对于今后发展意义非凡。有人说,社会和学校的不同在于:学校是让你犯错的地方,社会不是,你需要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初入社会的第一年,要经历的只有自己一点一点去丈量。无论是毕业一年“我用花呗还了房租”还是“校服到婚纱”“职场小白逆袭”,其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初入职场的前半年,每个月都在偷偷哭,总是有这么多的委屈。
第一次认真考虑离职,是在一月年会结束。我突然如释重负。在办公室一边哭一边提了离职单,在年度满意度调查,有关“你是否在认真考虑离开红旗”那一行,郑重选择了,是,写下了这半年的无奈。顺便花了40块报名参加了体制内的考试。
最近一次崩溃是二月疫情,半夜十一点,我坐在床上哭,我妈循声推门进来。我说我不想工作了,你养我吧。
从实习算起,我在公司待了576天。从最开始回复一封简单邮件都要反复斟酌,思量半个小时,到可以得心应手处理很多事情。
从苏州冰冷的栅栏到产线阴冷的地板,从部门架空的无助到独自成长为BP的辛酸,从唯唯诺诺任人拿捏到理直气壮反驳说不……发际线秃了不少。
我花了一年维护关系,理清思路。工作顺了,领导护了。
我好像离这个圈子更近了一些。
然后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在八月的时候,一月就报名的那场考试,我考上了。
其实在考试前,我就在思考考上了去不去的问题。朋友说我想太多。可是我就是这么迷之自信,总觉得自己去考了就肯定能上。而事实证明我的直觉居然是对的。大概这就是冥冥中的缘分。
一边是辛苦建立起来的稳定的工作体系和好不容易积累的工作资源,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一边是许多人神往的体制内稳定体面离家近的工作。
这堵围城现在就摆在我面前。
在决定要不要辞职的时候我反复思考了半个月。虽然我明白这种事没人可以帮我做决定,但是我还是把身边的朋友问了个遍。说来也可笑,我在思考要跟谁寻求建议的时候,我想了很久很久,第一次感到人与人之间距离的疏离感。好像大家都是你的朋友,好像又都不是。患得患失的错觉总是惹人惆怅。
我回顾了自己这一年的生活,在这小小的圈子里,每天两点一线。我每天见到的人除了同事就是同事,我每天经历的事都是工作,在小小的宿舍里我都没有发声的机会,一部手机贯穿始终。无处可去,无欲无求,我对生活突然没了期待,什么也不想。困在一方天地,我突然实现了很多人毕业第一年实现不了的事:经济独立自由。在很多同学抱怨第一年月光没积蓄的时候,我攒了一笔不多不少恰好够辞职玩一年的钱。
回家休年假的时候,我体会了一把在小地方生活的悠闲。每天下午可以去楼下打羽毛球,去公园散步,去超市溜达,晚上还可以慢悠悠出门陪我妈逛个街……回来还能跟朋友约个烧烤聊聊天。我突然觉得这种生活就是我现在所需要的。我迫切的需要一种喜欢的生活方式改变我的生活期待。
走前领导跟我说,你要考虑自己能不能接受辞职后的最坏结果。我想了一下,我已经做好心理准备迎接最坏打算了。
我不知道我以后会不会后悔,但至少现在不会。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是一种放弃,有舍有得,有始有终。
机会成本是个谜,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失去什么,那你又在害怕什么?
我辞职了。
我选择了新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新的工作。
走之前领导跟我说的最多的就是:年轻真好。
是啊,我才25岁。不需要给人生设限,也没有被生活绑架。在可以自己自由选择的时候,那就重新出发,别等到被生活推着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