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田的异食故事|腊八粥

作者: 微微田田 | 来源:发表于2017-01-06 23:53 被阅读278次

一碗迟来的腊八粥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故事的开端,总是美好得近乎虚幻。

故事的后来,却终究“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过了许多年,以为忘却了的,午夜梦回时,面对一地破碎的月光,掩不住相思成灾的伤。

枕边真真实实骨肉温软的那一个,虽也情意缱绻恩爱缠绵,藏在记忆里隐隐绰绰飘渺难触的那一个,才是朱砂烙心恋恋不舍。

“得不到的,便是最好的。世间事,大抵若此。”

云记粥铺主人云娘口中这样说着的时候,眼角余光,意味深长地瞥向独坐在铺子一隅的男子。那人年不过而立,衣冠面貌皆显风尘之色,想来,应是途经此地的外乡人。他似是对云娘目光有所察觉,搁下正要送至唇边的粥碗,向她所在的方向略略点一点头。

早有食客以指扣击桌面,佯作愠怒:“云娘偷懒,粥里怎的少搁了材料?”

言下之意,云娘心知肚明,偏要轻移莲步,袅袅地踱至那位熟客桌边,浅笑盈盈地捉弄道:“这样心急,不怕烫了口?”

座下众人齐齐笑了,又纷纷帮腔,催促起云娘来。

云娘的铺子虽小,铺子里的粥好,却是城中有口皆碑的。清淡朴素的白米粥,滋补润肤的燕窝粥,消火去燥的绿豆百合粥,乌发益身的芝麻核桃粥……品样繁多,滋味香浓。但每日慕名而来的食客,又岂是只为一碗热气腾腾的粥?一面在袅袅蒸气里以热粥灌溉五内,一面听美貌练达的云娘将粥里的世情故事娓娓道来,才算不虚此行。

云娘踱回柜上,目光一一掠过在座食客面前的粥碗,清清嗓,笑道:“今日腊八,故事,自然由这腊八粥说起!”


所谓“腊八”,原是宫廷之中祭天敬神,以庆五谷丰收,并祈来年风调雨顺的日子。其时,天子令人集八方食物,合米共煮一锅,取的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是为“腊八粥”。渐传至民间,便也有了腊八祭祖与祈福的习俗,而必不可少的一样,便是熬煮一锅软糯香滑的腊八粥,与家人亲朋分而食之。

至于这腊八粥的食材么,多是在白米、江米、小米、赤豆、花生、红枣等寻常粥料的底子上,捡手边有的喜爱吃的一一搁入锅中,加水,大火煮开,文火慢炖。虽只是一锅粥,却好似人生世相,食材不同,火候有异,若肯细细品尝,各人煮的,自有各人的滋味。

宁远只爱喝槿儿煮的那一味。

槿儿是宁远未过门的妻子。

世间姻缘,最美好的模样,大约便是宁远与槿儿这般:指腹为婚,青梅竹马,郎才女貌,两情相悦,我喜爱的你都有,你所有的我全爱。

初次喝到槿儿煮的腊八粥,是在宁远九岁那一年。

腊月初八,正是严冬天气,学堂先生眼见着窗外风雪将至,索性早早地放了顽童们回家。

宁远等不及仆人来接,一路小跑着往家中奔去。晨间临出门时,娘亲告诉他槿儿今日要过府同度腊八,害得他在学堂里一整日都魂不守舍,招来先生好一通责骂。

半道上,小雪便落了下来,凉嗖嗖地直钻进脖子。

“槿儿!槿儿!”宁远在院中边跑边喊,西厢房里抱着手炉取暖的槿儿,听见声音,悄悄地抿了抿嘴。

门帘一动,宁远带着屋外寒气直冲进来,口中嚷着“好冷好冷!”槿儿见他鼻头冻得红红,忙着搓手跺脚,“扑哧”一声笑了。她站起身,将手炉往他怀里一塞,宁远也笑了。

一旁的宁夫人也笑着,端起桌上一只精致的瓷碗,招呼爱子:“来喝碗粥暖暖身子。”

宁远抓过碗来,一气便喝了小半,咂咂嘴道:“娘亲,这腊八粥与以往的味道不同。”

宁夫人大笑:“偏你嘴刁!”指指身旁:“这是槿儿带过来的。”

“是……我煮的。”槿儿指间绞着帕子,脸儿红红,又是紧张,又是期待,“我……我……第一次煮腊八粥,不知道……”

宁远“唔”了一声,一仰脖,将剩余的大半一口喝尽,“咕咚”入喉,甜香顺滑的暖意顿时遍体游走,既驱散了寒气,又饱足了口腹。举着碗嚷:“娘亲,这粥好喝,我还要!”

接过第二碗,扭头向槿儿:“槿儿,你每天都煮给我喝,好不好?”

“才不要!”槿儿撅起小嘴,脸儿却愈发地红了。

宁夫人一旁看他们嬉笑打闹,眼中全是宠溺。槿儿自幼丧母,她是打心眼儿里疼爱这孩子的。

槿儿及笄之年,父亲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令已在筹备中的婚事不得不拖了下来。散尽家财,父亲也终究没能熬过去。

槿儿成了伶仃的孤女。幸的是,夫家早将她视如己出,宁夫人亲自登门,带她回府,只等三年守孝期满后再行成亲。

槿儿客居在西院内,对宁氏夫妇仍以“伯父伯母”相称。初时的伤痛过后,与宁远朝夕相对的日子,倒也过得和美舒心。

曾厚着脸皮要槿儿每天都煮粥给他喝的宁远,却不舍她洗手作羹汤了:“那些事自有厨子去做,我的槿儿,只管安心做少夫人便好!”

槿儿羞得逃开:“再胡说,我便不理你了!”

屋里的宁夫人,立在窗边,将二人打打闹闹的小心思全看在眼里,唇角浅浅地半含笑意。

不知不觉,三载已过。

每至腊八时节,宁远才央着槿儿煮一锅粥来解馋:“好槿儿,别人煮不出那样的滋味!”待槿儿细问:“你倒说说,哪里特别?”却又只含糊着答:“总之,就是不同!”槿儿生气,扭头跑开:“原来是哄我的!”宁远一路追,追去了厨下。

十九岁的宁远,相貌堂堂,翩翩的风流少年郎。

十八岁的槿儿,亭亭玉立,落落的窈窕美娇娘。

任谁见了,也要赞一声“好一对璧人”!

但婚事,反倒不是最紧要的了。宁老爷与宁夫人,日日催促着儿子考取功名光耀门楣,有意无意地,藉读书为由,淡化了宁远与槿儿的独处。

“槿儿,你该懂得,男子立业方能成家。”宁夫人手中一方未绣完的“并蒂莲开”帕子,淡淡道。槿儿的脸上,飞起红云。

十年寒窗,为的便是一朝得入天子门,扶摇直上青云路。

道理,槿儿懂。宁远秋闱得中解元之后,府中来往的贵客络绎不绝,躲在屏风后偷瞧见他春风得意的模样,她心中也是欢喜的。

道理,宁远也懂。宁家虽富庶,宁远却不曾沾染纨绔子弟的恶习,他发奋苦读,为的是来年春日进京赴考,携功名归来,十里红妆为聘,许槿儿一个最最风光的婚礼。

“槿儿,等我。”

渡口分别,执手相看,槿儿的心,却隐隐地浮起不安。

“哈!”性急的食客,不爱听云娘细细描摹女儿家的琐碎心事,自作主张替她说下去,“那宁公子定是高中了状元,又迎娶了槿儿姑娘,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立时遭人反驳:“兄台听得不仔细!叫我说,那宁远进京之后,定是叫花花世界迷了心窍,负了家中苦苦等待的槿儿。”

众人纷纷猜测,云娘在柜台后面,呷一口香茶,笑而不语。

独坐在一隅的外乡人,虽不曾开口,却也饶有兴致地盯住云娘,等待她说下去。

云娘手中的茶,叶片在水中浮沉起落。

“恐怕要叫各位失望了。”云娘掩口一笑,道:“宁远走后,槿儿回乡祭祖,却不慎误食了相思子,毒发身亡。”

一众惊叹声里,云娘扬起手臂,将衣袖稍稍掀起一角,露出雪腕上一串亮红明艳的珠串:“喏,便是此物!”惹来众人引颈细观。

但见那珠串上的珠子,一颗颗红润亮泽,云娘捻起一颗来:“瞧!若是将此物混在赤豆中煮食,诸位可辨别得出?”

皆摇头:“不易。”

云娘叹了一声:“名为相思,却是剧毒,足见相思多伤人,万万碰不得!”

此相思非彼相思,此相思亦彼相思。

“后来呢?”外乡人幽幽开口。

众人皆是一愣,才又想起云娘的故事似乎未完,却被那有毒的相思子无端地岔开。

云娘深深地看了那人一眼:“后来,还有什么后来?宁远高中返乡,得知槿儿死讯,悲恸难抑,大病了一场。”托了腮,眼神飘向虚空,口中兀自喃喃:“再后来,也不过就是娶妻生子平度流年了吧,相思再苦,也终有忘却的一日……”

唏嘘感叹之声四起。

云娘忽然花容失色:“啊呀呀!今日腊八粥里的赤豆!”

举座皆惊!

“娘子,你又捉弄大家。”

自后堂缓步踱出的男子,笑容温润和煦,仿佛暖阳拂照人心。

反应过来的食客们,纷纷向男子抱怨:“云大夫,不好生管住你家娘子,可无人敢再光顾啦!”

那被唤作“云大夫”的男子,扶额笑道:“无妨无妨!无人光顾,娘子便不必辛苦操劳了。各位若不安心,不如移步去隔壁医馆一坐?”拱手便做了个“请”的姿态。

云娘扭头召唤后厨伙计:“为所有客人换上一碗新煮好的腊八粥!”回得头来,向夫君嫣然一笑:“全记在云大夫帐上。”

“甚好甚好!”众人抚掌,哈哈大笑。

新出锅的腊八粥,是云娘亲手精拣了上好的白米、江米、小米、黄米、赤豆、绿豆、花生、红枣、莲子、栗子,凑十全十美,以清水淘净,剥壳的剥壳,去核的去核,浸泡的浸泡,捣泥的捣泥,做足了功夫。起炉灶,生旺火,将食材加水下锅,待锅中咕嘟咕嘟水开,转小火,慢慢慢慢地熬,直熬到米粒开花,豆衣脱落,花生、栗子软糯,直熬到所有食材浓浓稠稠地,红红火火地,融为一体,化成一锅香气四溢的腊八粥,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做得了,盛入白地青花瓷碗中,依各人口味再调白糖、红糖,又外用桃仁、杏仁、瓜子、榛穰、松子各色干果点染,方才由伙计端出来分送至各人桌前。

热腾腾甜润润的香气在小小的粥铺里氤氲弥散开来。

云娘款款地行至外乡人桌前:“先生可食得惯这粥?”

那人抬头,向云娘一笑:“在下从不曾食得如此好粥。”

“当真?”

“当真!”

“他果然……仍是不记得……”

回转柜上的云娘,匆匆掩饰的怅然与落寞,瞒过所有人,瞒不过夫君云初。他只执起她的手,默默无言,掌心温暖。

云娘似是困倦,垂目斜倚夫君肩头。

目光落在腕间,任时光淘洗,相思子一颗一颗红艳如初,串起故人旧事碎片残念,泊在记忆深处的渡头,不肯远去……

那日,宁夫人将相思手串赠与槿儿时,分明笑得和善:“前几日太守夫人过府闲叙,赠我此物,说是打南边蛮夷小国捎来的稀罕物件,我看你佩着倒正合适。”

是那位被宁远婉拒了招婿之意的太守夫人么?槿儿想,原来她这样大度。

那日,宁夫人将精致食盒递与槿儿时,分明笑得慈爱:“你回乡祭祖,路途遥远,可惜伯母不能亲自相送,这盅桂花赤豆羹,你带着路上吃。”

赤豆羹煮得软烂,绵沙沙的口感,配着桂花馥郁的香,槿儿吃时,满怀感激。

相思毒,最毒不过人心!

若上天有怜恤,那云初便是槿儿的救赎。他花费了许多时日,亲试了各种药方,才将这险些曝尸荒野的女子从鬼门关前拉了回来。

后来的事,也是云初说与她听。

宁远高中归来,不见伊人,只得知她返乡途中暴毙身亡的讯息,一时间悲恸攻心口吐鲜血,昏迷数日后,便得了失心之症,一切前尘尽忘。宁府遍请名医,也不曾将其治好。

字字锥心,槿儿泪如雨下,她沉默了半晌,终于说:“云初,带我走吧。”

从此之后,世间再无槿儿,只有随了夫姓的云娘。

云娘的粥铺,有滋味鲜美的好粥,还有粥里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或许,在某个漫天飘雪的傍晚,会有某个人携屋外寒气推门而入,喝了她的腊八粥,举着碗朝她傻笑:“你每天都煮给我喝,好不好?”

那个人,他终于来了,却只生疏地客套一句:“在下从不曾食得如此好粥。”

多年以前,她曾缠住他,非要问明白她煮的粥究竟有何特别,他答不出,她便恼了。如今想来,不过一碗粥,若真有特别之处,大约便是她恋着他他也恋着她的那一份情意吧,情意不再,她煮不出他爱的那一味,他辨不出她煮的那一味。

食客三三两两地散去。

最后站起身的外乡人,打从云娘身边走过,行至门边,想了想,又折返回来,似是思虑良久,终于犹犹豫豫地开口:“适才故事里的人,与在下……与在下同名。恕在下冒昧,云娘,你我……可曾相识?”

立在柜台后面的云娘,紧紧握住夫君云初的手,释然一笑:“不曾!”

褪下那串相思子,云娘笑得云淡风轻。

红尘过往,两两相忘,一别此去,各生欢喜。

“我错了!”云娘凝望夫君深情眼眸:“得不到的,并非最好的,守在身边的,才值得珍惜。”

……

传汉代闽越国有一男子被强征戍边,其妻终日立于村前道口树下,望其回归,终哭断柔肠,泣血而死。血泪凝成树上荚果,得名“相思子”。晶莹红艳,形似赤豆,剧毒。

相关文章

  • 田田的异食故事|腊八粥

    一碗迟来的腊八粥 一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故事的开端,总是美好得近乎虚幻。 故事的...

  • 田田的异食故事|芙蓉醉

    一 六月末的天,连后半夜也不得凉爽。 我素来睡得浅,自入暑以来,更夜夜几无安眠。支开半扇轩窗,枯坐了一会,终觉烦闷...

  • 田田的异食故事|西施鱼

    一 梅子黄时,一连地落了几日雨。 夜色渐深,一整座姑苏城,拥雨枕河而眠。鱼儿圆睁着闭不上的双目,安静地沉在河底。 ...

  • 田田的异食故事|上山采蘼芜

    一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呸!山下的凡人,就读这种东西?”一弯蛾眉倒立,扬手便...

  • 田田的异食故事|琼花碎玉羹

    一 明轩承诺抵家那一日,扬州城落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天将近晚,北风呼啸,漫天飞雪随风翻卷,犹如琼脂玉屑般簌簌而...

  • 田田的异食故事|雪耳百合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 我要说的这个雪耳,定然不是“雪耳莲子羹”的那个雪耳。雪耳是一只猫,一只通体如墨的黑猫,唯两...

  • 周勇//1.20今日腊八喜逢大寒//七言古风·大寒·冬景·冬意(

    七言古风·腊八节食腊八粥咏怀二十韵 传统腊节腊八粥,野史传自古天竺。 牧女献食意诚笃,佛祖成道倚树图。 承袭故事虔...

  • 鬼故事—异食癖

    异食癖是由于人体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和饮食管理不当等引起的一种非常复杂的多种疾病的综合征。患有此症的人喜欢持续性...

  • 《异食》

    笑面披萨很少见,不忍下口光垂涎。 满脸翡翠点绛唇,惹人欢喜惹人怜。 注:此披萨乃文友Love一冰亲手打造。

  • 怡康心理——孩子不吃饭,却去吃垃圾,原因竟是……

    孩子异食发生的概率,相比于厌食而言会少很多。那么什么是异食呢?所谓异食是指孩子吃一些本来不是食物的东西,比如沙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田田的异食故事|腊八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ogx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