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我家两个宝宝,每天两种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便想起一句话:小时候,快乐是很简单的一件事,长大后,简单却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我家大宝,不爱做家务,也不喜欢打扮自己,生活自理能力真的让人担忧,而且似乎对生活中其他的需求也越来越难满足了,每天都苦大仇深的样子,幸福感并不高。对此我一直很内疚,可能是我们家长在她小时,太过于宠溺她造成的。总觉得她还小,啥也不敢让她干,总怕伤着她,导致现在的她变得越来越懒。事到如今,只能想办法,慢慢让她改变了。唉,不懂并且不学习的父母,终归可能得在教育上面走很多弯路。
相较于大宝,二宝每天却开心的多,总是自己把自己哄的开开心心的,特别容易满足。一个微笑,一个抱抱,一下亲亲,一点点美食,都可以使她开心起来,反正可以让她露出天使般笑容的方式很多很多。
宝宝们很小很小的时候,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总会因为自己的新发现,解锁的新技能而兴奋不已。
我家小宝,从最初学会用自己的小手推开她爸爸凑近的大脸盘开始,就开启了一项又一项的新技能解锁模式。
抬头,翻身,爬行,站立以及行走。每一次的学习,她都不厌其烦,全力以赴。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尝试,直到最后成功。她所有的努力,足以让作为妈妈的我替她开心,为她感动。每每学习一项新技能,尤其是当新技能通过她不断的重复练习,掌握的越来越熟练的时候,可以看出,她的满足感都会爆棚。不用多说,她的内心应该是充满欢乐的。但事实上她的需求也是有增无减,比如,一开始,喝点熟面糊糊,她香的直吧嗒小嘴,可是,现在她连一口也不喜欢吃了。但是,比起她姐姐来,她的快乐来的相对容易。
为什么人在小时候和长大以后会有这么不同的表现呢?究其原因,应该是随着一天天长大,精神需求不一样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开阔了,见得多了,想要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也就不太容易那么满足了。
每一个人,都是如此。这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有很多的人怀念儿时的快乐,怀念那时候自己的简单和快乐,觉得那时候特别容易满足每天都很开心,很快乐。
可是长大以后,走着走着就感觉自己迷失了自我。有了自己的家,有了大房子,有了新车子,就是没有了那种简单的快乐。于是,现在特别流行断舍离,提倡极简生活。
那么什么是断舍离?什么是极简生活?
我网络上查到的解释是:断舍离是指网络语言,但词语来源于日本山下英子所著图书《断舍离》。意思就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适、令人不舒适”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并切断对它们的眷恋。但在网络上我们也需要‘断舍离’ 如:遇到狂轰滥炸的微信群、半死不活的“僵尸群”等,没必要过于留恋。
2019年12月2日,入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那么什么又是极简生活呢?
有网友这样解释,极简生活,顾名思义就是崇尚简约,除去繁文缛节,放飞自我畅享自由的生活方式。在具体形式方面有如下特点:
在事业上,避免频繁转换专业,尽量保持重点专注的领域,在工作中与同事领导仅限于有关工作的交流,私下没有或者很少交流,没有必要的社交全部忽略。
在家庭上,如果有伴侣那么大概率会是灵魂伴侣,并且会选择丁克方式生活,同时选择小房子,家居设施够用即可,不过度不浪费。
在理念上,推崇环保主义,自己的时间完全支配,尽量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洒然生活态度。
总体来说,这类生活方式在能够保障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尽量放弃物质,选择在精神领域放飞自我,寻找灵魂的寄托。
那么 要想在长大以后还能体会到那些简单的快乐,我们就要慢慢学会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适、令人不舒适”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并切断对它们的眷恋,在能够保障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尽量放弃物质,选择在精神领域放飞自我,寻找灵魂的寄托。
唯有如此,我们过得才会越来越简单 越来越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