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听到“自恋”这个词,大家通常就会想到自大的,自私的,傲慢的,或者以上特性都兼而有之。然临床心理学家对自恋的解读就不一样了,他们认为,自恋的人并没有太过自信,而是想避免“没有价值”的感觉。在风光的外表下,自恋的人内心充满了对自我的疑虑,非常害怕失败。
我们希望得到肯定和接受的需求是保证心理健康的基础。在成长过程中,要是父母在我们做好一些事时,才会为我们高兴,而做得不够好时,父母就会批评或羞辱我们。我们如果在讨好父母的情况下才能感受到爱,那么就很可能会患上自恋。我们无法接受自己是不完美的,无法接受自己既有优点也有缺点这个现实,而是只关注那些别人认为很优秀的那方面。继而无视自己的缺点以及自身令他人反感的品质。
这就成就了我们长大后的完美情结(自恋)。一方面,我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才能明白自己的价值。我们需要他人的支持和赞赏来增加自己的成就感,而不是自己给与自我肯定。另一方面,我们可能试图忽略和掩盖自我认为的缺陷(早年父母认为我们做得不够好时的批评和羞辱被内化,一直在后台重复播放)。在日常人际中继而产生对自我的怀疑,感觉到羞耻和受到了欺骗等。而这些感觉又加强了我们将这些缺点隐藏起来,会让我们无法忍受别人类似我们的缺点。
02
我们以为将后台父母抽打我们的小鞭子指向别人就能摆脱我们的缺点,就能在人前将自己的缺点掩饰完美,这样就能得到爱。然一个不能接纳自我,自我怀疑,防御过重的人,没有经验爱的人,别人是很难爱你的。
1.担心提要求后就不再被爱,就被批评指责自私。“小时候不被父母关爱的感觉太糟糕了,我怎么能允许这种感受被再次经验呢?从一开始让自己处在地狱里,就可以避免下地狱啦。”
——其实那些烂在心底千回百转的要求,你不说别人根本不知道啊,只要开口,就可以很容易实现了。你以为不提要求是令人懂事省心,在他人眼中除了是苦思猜想也难以接近外,更多的是不被需要。人家就会自动解读成,你不需要我的爱。那既然你不需要,人家又怎么会给你呢?
C小姐在订好机票约见喜欢的异地朋友时,被告知对方已有了异地喜欢的人。自认懂事的她脑补了很多剧情,不仅没有确认对方当前的关系状况,到当地后还以各种理由拒绝对方的邀请和好意,纵使是自己病倒在床。而真实的情况是,对方当时是单身,也喜欢过她。
2.试图通过爱别人来爱自己,妄想经验操控别人来控制自己。“如果我能够爱别人,他们也爱我就好了。那样我就是值得被爱的,我就能够爱我自己了。”
——要是没有学会接纳自己,爱自己,又怎么经验别人对你的爱,怎么相信别人真的爱你呢?你会想,这么糟糕的自己,别人怎么会爱我啊?不可能,肯定有什么不妥,ta肯定想得到什么东西,ta想要的是什么啊?并不相信别人的你开始各种作,想法设法必须证明ta是爱你的。甚至开始要求对方改变他们的行为予以证明。如果你终于能够相信ta是爱你的,又接着担心对方的爱能持续多久。为了抓着你要的爱,你开始改变你的行为。以这种目的进入这样的关系,开始是希望能够找到你的自我,结果反而迷失了你的自我。
Y先生在和S小姐确立关系后,总会为生活的小事挑起情绪。小到去哪就餐的决定,细微到微信没有及时回复都可以惹怒他。在S小姐的包容下,渐渐平息的他又开始以不同的“为你好”改造S小姐。什么我觉得你长头发会更好看啊,你留长头发吧,抑或是直接送S小姐烤箱,说什么觉得烘焙中的你最可爱了,你学烘焙啊吧啦吧啦。互相消耗下,在S小姐不堪重负表达离开意愿后,Y先生又变成了予取予求的乖乖先生。
03
自恋不是爱自己的表现,爱自己的前提是接纳。
那我们要怎么接纳自己呢?怎么去接纳一个曾经连父母都不接纳的糟糕的自己呢?
其实父母并不是不接纳不爱你,是他们不知道怎么爱你,是因为他们的父母也没有在接纳中爱他们,他们没有从他们的父母那里学会接纳的方法表达爱,只学会用挑剔的方式去爱你。那你又怎么会在他们身上学会接纳自己,爱自己呢?当你觉察到这些,你知道了父母与你都是不被接纳中成长后,你还会因为父母只会挑剔指责而不接纳他们吗?你还会因为他们不懂接纳你而挑剔指责他们吗?
欢迎你留言和我一起探讨~
*参考文献
《情绪勒索》,《与神对话》
图片来源
《心灵捕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