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国学 || 唐诗艺术-39

国学 || 唐诗艺术-39

作者: YangSiR说 | 来源:发表于2023-07-21 00:05 被阅读0次
    (网图,侵删)

    10 唐诗的时空④

    ⑶简略地分析唐诗中的“时间表现”和“空间表现”后,我们再来看看唐诗中“时间交融的艺术”。前面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把“时间”和“空间”给分开来分析了。而事实上,在唐诗中“时间”和“空间”常常是交融在一起的。而这其中最有名的一首诗,当属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对“时间、空间的交融”作了完美的表现。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主要写了五种物象。分别是,春、江、花、月、夜。但诗中最重要的一种意象,就是“月”。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诗里很特别地写了月的“升、悬、斜、落”等景象。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月升”开始,一直到最后“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的“月落”,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这个完整的过程中,月的“升、悬、斜、落”无疑是在“空间”发生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它是一种“空间的位移”。而这种 “空间的位移”,毫无疑问又是伴随着“时间的流动”而产生的。也就是说,“空间场景”伴随着“时间流程”,共同写成了这一美妙的场景转换。“时”与“空”是不可能分割的,《春江花月夜》全诗,实际上就是在“空间”和“时间”这二维之间进行的腾挪切换

    进一步来看,这首诗除了描写景物、表现人物的命运之外,诗人面对明月还发出了深沉的叩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几句诗,应该是整诗的点睛之笔。前两句的意思是,“江边到底是什么人第一次看到明月?江月又是哪一年最初照到世人?”有点像“好奇少年”在对远古的情景发出疑问。这种“问”,实际上就是一种“时间和空间”的叩问。接下来两句表达的意思是,“一代代的人都逝去了,但江月还和当初一样。”——时间永恒、空间永恒,但人生短暂,物是人非。所以这两者之间,就有了一种非常强烈的比照。

    但仔细想想,这中间的两句,是不是还有另外的意思?“虽然江月年年望相似,但是人生一代一代地延续下来。作为个体的人,虽然生命很短暂,但是作为‘类’的人,他却也是一代一代的、无穷尽的”。这样的解释,很显然是对刚刚那一种悲伤、伤感情怀的淡化。更重要的是,诗人“问而不答”,于是就给读者留下了广泛的思考空间。

    闻一多先生对这首诗,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先生说:

    有限与无限,有情与无情——诗人与永恒猝然相遇,一见如故。……这是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的纯洁的爱情,又由情爱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依我看,闻一多先生这番评价的核心,就在于诗歌所表现的是,一种“强烈的宇宙意识”。而所谓的“宇宙意识”,也即我们所说的“时空意识”,或者也可以将此理解为,就是一种“生命意识”。当诗歌逼近了哲学,那么这种哲学的意味,会通过优美的诗句,会加倍的触动“人心”,从而形成共鸣。

    所以,那些优美的唐诗作品,往往既具有文学的才情,又同时具有哲学的深度。我想,这或许就是唐诗能时常吸引我们的本因所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学 || 唐诗艺术-3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gl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