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教育生活家
La Vie:迷失在书海

La Vie:迷失在书海

作者: MR城堡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7-04-23 23:12 被阅读0次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

    我对各种节日一向无感,要不是周边充斥着关于“世界读书日”的广告和推送,我也不会记得。我也不来凑热闹,不过刚好自己想了很多读书的无聊思考,记下来,胡扯一把。

    这几年,大家都在说微信、碎片化、电子化阅读占领了我们的时间,人们越来越难以静下心来阅读一本书了,甚至有人问你多久没有读完一本书了。于是朋友圈也越来越多晒立志读书的po,我也晒过,但是大多时候是装的。

    我曾经误以为我自己是个文青,或者一度以为自己是个文学爱好者,直到前段时间忍不住把尘封已久的机箱书打开,清点后发现,自己只是叶公好龙。首先,我确实存了很多书,有买的、有单位发的、有别人送的,甚至去台北和欧洲也会在出发之前整理一个清单列出值得买的书,然后价钱也不看就搬回来,但是到最后才发现,很多书从我十年前就买了,但是我一直没有看完;其次,这些书,大多都与文化、文学、文青无关,更多的书关于经营管理、股票投资、广告营销、名人传记类。原来我是被自己的想象给骗了,我在脑海中一直把自己当成了文青而已,或者是一直以文人为目标而已。

    于是我就常想,为什么要读书?有人说,书中自由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藏着你将来的恋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各种理由让我们读书。事实可能并非如此,而是你是什么样的人,你会读什么样的书,你就会读出什么样的东西。当然,必定开卷有益,看见错漏百出的书,你至少知道这个作者、这个出版社是糊弄人的,只是益处大小,投入产出比可能不一定。

    要弄清楚我们为要什么读书,我想我们需要先搞清楚为什么会有书?书的起源是什么?从我现有的知识看,书最核心的功能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有人需要送出信息、有人需要接受别人传递出来的信息。

    远古时代,我们连文字都没有,通讯基本靠吼,如同月圆之夜的狼嚎。但是声音转瞬即逝、而且最多传递方圆几公里吧。于是我们慢慢有了结绳记事、有了符号和仓颉造字,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传递信息,不过这些符号和文字数量有限,只能记载事实信息,昨天打了几只猎物,今年收了几斤粮。后来慢慢发展,文字越来越多、越来越细,逐渐可以描述故事。但是还有另外一个局限,那就是无法广泛传播,一片竹简、一卷丝绸,记载了一国一地所能产生的所有重要信息,那几个得到这些书的人如同得到天书,就像有如今的超大型计算机可以计算弹道一样,能识字的人就掌握了信息,自然身价倍增。后来印刷术和造纸术普及,能获得知识的人就多了(虽然他们获得的有可能是假知识)。

    而如今,我们记录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我们可以写字、录音、录像、画画,而且几乎实时传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同样我们也可以获知世界各个角落的各种信息(虽然不一定是真的、不一定可靠)。我们上网、我们看视频、我们打电话,都是在获取信息,只是信息的载体变了,形式变了,而且越来越好、越来越快。

    但是依然只有掌握了关键信息的人,或者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拼凑出关键信息的人,才能获得独一无二的身价。所以,关键不在于你是否读书了,而在于你是否学习了、是否获得了信息。而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阅读经典是向古人学习、阅读畅销书是向今人学习、去报班进修是学习、开会是学习、跟身边的牛人交流是学习、看老板做事也是学习、自己上手也是学习。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如何找到能引领你的知识然后加以消化,并练成产品,才能发挥作用、实现价值。

    我现在也天天刷微信、订阅了几十个公众号,但是基本也很少看,每天都业余时间也就翻翻朋友圈看看文章就差不多了。以前订阅了大家熟知的“逻辑思维”、“吴晓波频道”,但是取关有一段时间了,因为我不会去看。这些都是很好的公号,听着看着都很过瘾,也觉得很有道理,偶尔觉得说得牵强的我也不会在意。但是我每天没有那么多时间啊,同时一想,貌似我看了很多东西、也懂很多东西,为什么依然过不好自己的生活?

    不是因为读书少了,而是因为做得少了,输入再多,不能加工成有型产品输出,那也只是一种消遣、或者是一种自我麻醉,告诉自己的大脑,你看我多勤奋,生活和上天一定会回馈我的勤奋。其实不然,那是一种YY。真正要做的,是输入的同时,输出,形成自己的产品。我看到身边很多朋友都很棒,把自己的翻译知识、人脉、外语知识、法律知识,都做成了产品去帮助别人,而这个过程反过来会驱动他们去学习。

    以上,与大家共勉,希望我能做一个学习者和行动者,不为了阅读而阅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La Vie:迷失在书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hu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