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77 周一,晴
今天找同学推手,感觉对方水平又上了一个档次??!看来没有考试压力,人就会轻松灵活许多哈哈。近半年的推手活动,我感觉我是在技巧上有一点点进步,但是我同学是在功力上有亿点点进步——看来过去三年的影响开始消退(他之前比较emo)。
因为要研究“成圣”的办法,我去考察了孔子。为了研究孔子,我去考察历史。
然而,我自己并非是一个很热衷历史读物的人。我对历史的理解除了中学课本就是小说中构建的世界,其他一无所知。毕竟,历史很“怪”,它就像一个无法忽视的阴影横在山边,但是你不知道怎么使用,或者认识,或者理解。愚公如果不移山,每天出门就是在山里跑。随着年岁的增长,知识面的延伸,“历史”已经成了难以回避的区域。
但我还是没有切入手。
我为一的两个半切入点又相隔甚远:明朝明成祖朱棣前后、夏朝末年、神农氏往后。分别来自三本小说:《邪风曲》、《巫颂》、《搜神记》+《蛮荒记》。当然,小说的演绎自会让历史变得生动。但是人物总有寿尽,故事也随之停止。
借由钱穆先生所言,通史的关键点在于“通”。如果有个东西能贯通上下五千年,那历史遍不再是片片孤岛。我想找的切入点或许是这个。
时间回溯,起源大概是高三那会看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聖人作,搆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这段话其实韩非子只是做例子引出下文,并非特意要歌颂圣贤。但毫无意外,这应该是我的历史的起点。
到了大学听《梁冬对话徐文兵之黄帝内经之上古天真论》,慨叹于上古时代的神话,但那会并未和实际相连,只是当作文学作品。到了大概2020年左右,看了徐文兵老师的《黄帝内经前传》,大概构建起“三皇五帝”的理解——它不只是一个词、几个人名,还是一段具体的历史。其中涉及到五运轮转、古代天文学(十月历法、十二月历法等)等等。
到了2022年听《梁品:梁冬对话吕宇斐》讲到了从天文的角度看历史,大受震撼——为什么说500年出圣人,因为地球角度变了。随后是河森堡《进击的智人》讲气候对历史的影响——朝代的兴旺和温度有很大关系。
到了今年,5月份看《倪海厦讲易经》开始有点理解古代思想和古代历史的关系——历史不再只是名号和事件,而是一个个具体的生活场景、政治场景。同时,借由易经,开始理解孔子(4月份翻了一下论语,但是没感觉)——为天下定规矩,并不只是因为时局;要修复的周礼也并不只是一套仪式,而是类似羲皇、娲皇定历法。
接下来就是我上月看的《孔子大历史》和最近看的《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2:文明的基因》。算是完成了精神和史料的合一。也就是通史中“通”的部分。谈到中华文明,避不开的一条脉络就是孔子已经后世的儒家,现今算是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把起点补齐。
当然,孔子只是一个小点,他的身前身后的数百年亦是关键所在,包括周朝文化的演绎、诸子百家与王官学说的联系等等。这些内容都是我们丰满孔子形象的重要道具。
目前已经列了个新书单:《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1:中国是怎么出现的》《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3:从列国到帝国》《枢纽》《中国哲学史(上)》《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夏王朝》《论语别裁》《论语新解》……(突然觉得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