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史笔记-(隋唐五代卷)》(一)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灭陈,终统一南北,结束了汉朝以来百余年的分裂局面。
隋帝非常重视文治,也很重视书法,随着政权统治的统一,南北分立的书风也终于融合。
可惜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文帝、炀帝两个皇帝仅仅执政三十余年,文化、书法仅仅起到了过渡作用,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如智永和尚是南朝高僧,而欧阳询、虞世南的成就见于初唐。
隋朝书法存世可见的以楷书为主。从结体来看,一是东晋、北魏一脉传承的斜画紧结类型,一是源于北周、北齐的平画宽结类型。从风貌来看又分了四种:一是智永、丁道护作品代表的平和正美;二是以《董美人》、《苏孝慈》为典型的峻严方饰;
《董美人》↓
《苏孝慈》↓
这两者开启了欧阳询、虞世南的作品格局。
三是以《曹植庙碑》、《章仇氏造像》为典型代表的浑厚圆劲;四是以《龙藏寺》为代表的秀朗细挺;
《龙藏寺》↓号称隋碑第一
这两者又开启了后世褚遂良、颜真卿作品的风格。
隋朝书法家虽多为前朝遗老,但有三位不得不详细介绍一下——智永、欧阳询、虞世南。
智永,会稽人,陈朝高僧,俗名王法极,王羲之七世孙。智永是王羲之书法的忠实传承者,传说他曾经书写了《千字文》八百本,给江东各佛寺每家一本,其书法极为精熟。
传说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有十瓮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石(那么重)。来求取墨迹并请写匾额的人多得像闹市,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踏出窟窿,于是就用铁皮包裹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后把笔头埋了,称之为“退笔冢”。
智永《千字文》↓
欧阳询,潭州临湘人,生于陈朝,家族为陈朝官宦。欧阳询出仕于隋,但官职不高。后来窦建德建立了东夏,欧阳询和虞世南被留用,欧阳询曾任太常卿,即礼仪的最高长官。再后来,唐统一天下,欧阳询再次作为降臣入唐,任五品给事中,时年已65岁。欧阳询任上曾修《艺文类聚》,是汇聚汉朝以来词章名篇的巨著。
欧阳询是位全能的书家,号称八体(大小篆、隶书、真书、行、草、飞白、章草)尽能。其书法笔力险劲,为一时之绝。他的书法名声之盛,让他作为一个李建成集团中人,能得到朝廷重视。其代表作有:
《房彦谦碑》(隶书)↓:
《化度寺碑》(楷书)↓,被姜夔、赵孟頫评为欧阳询楷书之冠,唐拓本分别藏于英国、法国。
《九成宫醴泉铭》(楷书)↓,遒劲之中不失婉润,是现今学习书法入门的第一法帖。原碑现藏于碑亭国家4A级景区(今陕西宝鸡麟游县)。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陈朝名门望族之后曾任陈朝五品官、东夏贰侍中、唐秘书监等。相比于欧阳询的仕途坎坷,虞世南深受李世民倚重。
虞世南书法可谓王献之的传承者。入唐时他已步入晚年,书法虽日渐遒劲,更见雅正,但积习久深,未见改体。他的书法“下笔入神,不落疏慢,无惭世珍”。虞世南继承王书正统,正迎合了李世民对王羲之书法的尊崇,后世也往往跟随李世民的论调扬虞抑欧。
虞世南传世作品可信的有《孔子庙堂碑》↓,原碑已毁,摹刻品藏于陕西博物馆。
虞世南传世书迹尚有《汝南公主墓志铭》↓墨迹本。
欧阳询与虞世南二人,年龄相仿,经历相似,都在书道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谓初唐书法双星。但其二人人生际遇却不尽相同,书法风格也颇有差别。可以说一刚一柔,一险一平。本质上讲,仍是古质和今妍的差别。
下一篇:唐朝书法复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