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站门口,一辆手推车上躺着个老太太。旁边,站着一个耄耋之年的老先生,这应该是夫妻俩。我猜是老太太病了后,打了急诊电话,经过初步诊断后,老人被送到了这个科室。接下来要办手续呢?谁去?无疑是老先生。
可是,老先生老态龙钟,腿脚不灵便,他怎么跑上跑下呢?
他的家人呢?孩子呢?看他穿着干净体面的样子,应该是有工作的,孩子应该是能教育出来的,难道孩子在外地?
老人照顾老人,难免力不从心。
隔壁床的老先生今年76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他的身体还算硬朗。老伴有三十年的糖尿病患者,这次是因为心衰住院,一住就是一个月了。还没好转一点,就出新情况,导致,现在能不能回去过年还是两可。大家都知道在医院里是休息不好的,而他,一看就是一个月。这中间没有一个儿女能来替换。一个儿子,去世了,儿媳妇做个小生意,忙;大女儿,过年了要卖鱼,没有空,那天老太太拿饥荒了,深更半夜来了,第二天又回去卖鱼了——年关是卖鱼的时候,年年有鱼是中国人借鱼来寄托自己“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望,餐桌上少不了鱼的身影,所以,她得趁着这个时候多卖鱼,多挣钱;小女儿住的近,每天负责来送饭,外围的事情都要她去忙,她的老公也因为冠心病在住院。所以,只能老先生看着。昨天下午,老太太把腿伸出被子,被老先生狠狠地拍了一巴掌,骂了一顿。昨天晚上,不知道老太太又干嘛呢。就听到“啪”“啪”两声,老太太嘟嘟囔囔,也不敢吭声。老太太吃饭难伺候,糖尿病还非要喝稀饭,不爱吃需要咀嚼的食物。前天因为血低低差点没了,昨天冻得又发烧了,老先生可不着急嘛!今天就是31天了。本来医生说好点了就可以出院了老住着也不是事,也没什么好办法。可是,发烧了,不能出院呀?!
我观察哈,这老太太是有点装,因为她老是在老伴在旁边的时候哼哼唧唧,如果老伴出去买早饭了,出去放放风去了,她就立刻安静下来,也不哼唧了。
在医院里,她就坐在床上,等吃等喝,全凭先生伺候,是不是有了依赖症了呀?可是,这院不是好住的,每天烧钱不说,人也倍受煎熬呀。
另外一个老头,昨天出院了,他比我们早来一天,开始几天都是他自己照顾自己,后来,有人来了,但并不再这里守夜,他说幸亏自己养了牛赚了点钱,不然三个儿子,指望谁都指望不上。
我家老太太呢,我爸今年86,没有气力来照顾妈妈了,每天晚上都是我陪护,二哥二嫂白天来替班,送饭,不让爸爸操心。可是每天上午下午必须要电话汇报一下情况。三年前,妈妈曾被医生宣判过死刑,结果又死里逃生,所以,每一次住院,我猜爸爸都担心她有去无回。前天,我去给他打扫卫生,他说你妈是个好女人,你们要善待她。说着说着老泪纵横,止不住哽咽起来,然后非要来医院见见妈妈,见了面,妈妈开始还嗔怪着不理他,后来两个人手拉手,互相叮嘱,多保重自己。着实让旁边的老先生羡慕不已。今天早上,我给她擦擦身子,洗洗脸,把毛巾用热水泡过后,拧干,附在脸上,让她大口大口呼吸,我知道这种玩法舒服得很。等我去倒水的时候,她来了一句:“谢谢你!”后面又跟上了半句:“给我的爱。”嘿,我家老太太,还想起了一句歌词。
老了老了,日薄西山,残烛将尽,行走脚步蹒跚,多有不便。都说养儿防老,可如果老了老来难,却没后人照应,实在悲凉啊。我们做儿女的,应该用物质和精神上的奉养,让他们后顾无忧,给他们气息奄奄的晚年涂抹上温情的色彩,让他们尽管夕阳无限好,无须惆怅近黄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