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刻意把茄子当成很爱吃的菜。只是到菜市场,在一堆深深浅浅的绿里,那一抹紫色总是特别扎眼,就忍不住想走过去买点儿。回到家里,被问及,又是茄子?才恍然发觉,买次数有点多了。
说到茄子,就忍不住地先想起红楼梦里那道茄鲞了。 茄子风姐是这样介绍的:“把才摘下来的茄子把皮去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真是又复杂又繁华呢,难怪刘姥姥一开始没有吃出茄味儿来,还觉得凤姐哄她。不过这吃法妙是妙,但是妙在哪里呢?没有经验,就不太好想象。
所以有人试了一试,用料没有那么足,按其方式方法去做,只是结果差强人意。因为没有明白“鲞”的意思,鲞在江南指咸鱼,有歇后语所谓“老猫闻咸鱼——嗅鲞啊嗅鲞(休想啊休想)”。于是做着做着,那茄子丁也散了。
想来跟着古人学做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无法轻易感受到与古人同食的乐趣。
不过呢,一直萦绕我心头的茄子做法,其实更多都是家常的。这种市井家常的感觉就像古龙小说里的深夜馄饨,糖炒栗子,牛肉汤那样,让人觉得亲切,平实,胃口大开。 茄子不过我爸妈一直自动忽视我不自觉流露出来的对茄子的好感,他们只愿意记得酿苦瓜。以前的清贫人家吃茄子,没有办法也没有条件像红楼梦里那样花样繁多地折腾茄子。
我记得以前似乎不去皮,斜着切片,一大勺猪油下锅,素素的爆炒。茄子本身很能藏油,我妈又爱多撒盐,几瓣蒜,一盘菜端来时又咸又香,很下饭。
只是我爸对茄子过敏,一吃就嘴巴肿。小时候,我也是过敏的,只是从来没有在意,吃着吃着后来竟然也就不过敏了。而我妈后来对于茄子有了敌意。似乎是来自乡里乡亲不知从何得知的茄子有毒之说。尤其叮嘱,女性不要多吃,秋后茄子不能吃。所以现在老家很少吃茄子了。
后来特地去了解,发现茄子的营养丰富,只是含有茄碱,龙葵素,对人体有害,削皮或者焯水都无济于事,只是一餐的茄子里含量毕竟有限,不足为惧。再说谁也不会三餐顿顿茄子嘛。至于秋后有毒说,也多属不实之言。
所以对于我妈那种不容置疑的否定态度,几次解释没有什么效果,于是不跟她抬扛,明面上不再提,暗地里却坚持照吃不误。
在外婆家呢,又是另外一种吃法。每次都是用碟子把整个茄子放去蒸,蒸熟,蒸烂之后划开,再用油盐酱醋拌均匀。这种吃法我也爱,每次都是津津有味地吃完。
而如今,夫家在湖南,又吃到了另外一种以前从来没有尝试过的焦巴茄子。
它的做法是这样的,茄子切片,生姜洗干净后用焦巴捣碎。辣椒加盐和味精,用焦巴捣碎,茄子也在焦巴中捣碎,最后是用锅热油后,再加入到焦巴中,用筷子拌匀即可食用。茄子在这里和辣椒缠绕在一起,吃起来清辣清辣的,特别对味。虽然喜辣,到底还是觉得自己家乡的茄子更为亲切和可口。
还记得在《十二道锋味》里,张家辉要谢霆锋帮他找回十二年前新婚时在澳洲吃过的一道菜的味道。只是,除了配菜的果汁是黄黄的酸酸的,其他一概都是模糊的,再也提供不了任何有用信息。谢霆锋不管怎么努力做出来的总是和张家辉记忆里有差别。
能让张家辉这么久都念念不忘的不仅仅是那道菜,还有新婚的甜蜜,回忆的点缀。他不记得诸多细节,只记得那带着回忆的味道,他说不出来具体是什么味道,但是又感觉所有入口的食材都少点什么。
食材可以复制,当时的心境和情境却变了。所以谢霆锋很难给他重现当年的味道。
这种回忆里的味道,略有感触。就似我在儿时吃的那极下饭的茄子,吃到嘴巴肿都不舍得放筷子,和弟弟妹妹一起热闹哄哄地往嘴里夹。
还有暑假的外婆家,屋前屋后可以看到黄鼠狼和刺猬的瓦房子,它身处在密竹林里,我独自对着一盘蒸茄子狼吞虎咽,因为外婆对我极好,单独给我吃。
我还记得细节,情境,但是现在心境变了,那种味道我也是寻不到了。现在就算是在乡下,吃到的也不是我记忆中的味道,那种味道只能永远地留在回忆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