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思维理解用户场景>
# 外部因素
1. 产品所使用的物理环境
外部环境通常要多考虑在异常场景的使用处理
-
外卖配送员更多的环境是在嘈杂的人群中
在接收新订单时强制最高音量且连续播报 -
危险紧急情况时,时间与操作流程决定了是否会错失良机
iPhone的紧急求助是连续点击5次电源键 -
在信号不好的地方,无法加载画面
提供离线缓存 -
晚上长时间阅读或者观看类型的app会对视力造成影响
这类型的app都提供了夜间模式
——除了要考虑正常的使用流程和场景,要考虑异常使用流程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对产品的使用造成影响,该如何优化解决
2. 用户所处的社会环境
由人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场景。是指在独处之外,我们在社会环境中,与他人打交道的环境下使用产品时,过程中会有哪些行为会对我们自己或他人带来什么影响
- 语音识别功能在越安静的环境下准确率越高,同时越安静的场合使用语音助手反而会越尴尬
- 某些产品功能使用时,需要举起手机,但如果在人多的地方会让手机对面的人产生不适
——人们在社会环境中,某些行为会容易引起关注,人们会在意别人怎么看待自己,从而也会间接地影响我们对当下产品的诉求
# 内部因素
3. 在不同场景下的用户心流
用户心流是指在特定心理场景下的状态
-
美甲店愿意支付高昂的店租费用开在商场里
在逛街场景下,女性群体的逛街心流中,心理状态是要得到放松、娱乐、休闲,而且往往会有固定的项目(女性群体的逛街行程包括的固定项目通常有吃美食、看电影、逛服装店、逛配饰店、做美甲、喝奶茶等) -
旅游景点的游客愿意大手大脚的花钱,愿意用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价格消费
在旅游场景下,人们在旅游心流中,心理状态往往由“我正在旅游”这个念头引起(出来玩就应该玩的开心;已经支付了高昂的机票和住宿费了,这点小钱也不在乎...)
理查德·塞勒(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提出了心理账户概念:
心理账户:是指在即使是同样面值的收入和支出,在一个人的心中,它们都被分门别类做了编码,重要程度和账户的额度截然不同
分别对应以下两个场景,你是否会选择去看演唱会?
- A场景:今晚你打算看一场票价200元的演唱会,在出发前发现丢了200元现金
- B场景:今晚你打算看一场票价200元的演唱会,在出发前发现门票丢了
大多数人在A场景下会选择去看,而在B场景下选择不去看:
A去而B不去时,在人们的心理账户中B场景下原本200元的的演唱会花了400元;但其实都去看时,两者的实际损失都是200
——用户的需求是动态的。场景是需求的限制条件,决定了需求的适用范围。如果产品在用户场景上定位清晰,则更容易宣传和推广:
- “收礼就收脑白金”比“买保健品”更有价值
- “怕上火,喝王老吉”比“喝饮料”更有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