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以来陆陆续续也读了一些经济相关的书籍,这本是觉得相对比较有意思且能读懂的书,运用的语言比较浅显易懂,同时在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课程后,更有一种相呼应的奇妙感觉。
这本书开篇就讲到什么是经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花钱,赚钱的过程。让我想起了那门被我退选的经济法学课,老师第一个问题问了我们什么是财政,什么是税收。的确搞清楚一个概念其实并非易事,毕竟我们的书本其实通篇都围绕着这个概念展开。倘若我们社会的所有资源都足够充足,那货币还能用来做什么呢?其实目前的货币就是一个标的的显示,显示这个资源到底有多稀缺,显示它到底有多大用处。因此本书第一便引入了稀缺性的概念。因为没有充足的东西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因此才会有约束。讲到稀缺性,很自然而然引入替代品和生产效率的概念,这很符合我们的思维方式。因为如果每样资源只有一种用途,那复杂的局面便迎刃而解。正是因为不是,同样这样资源投入生产后由于生产效率的不同,用途的不同,所生产出来的价值也不尽相同,这个时候生产与分配也就挂上钩了。
书中第一章说到“金钱或货币仅仅是为完成生产而人为创造出来的工具,否则,只要政府多印些钞票,人人都可以变成大富翁。因此决定国家贫富的不是货币,而是整个国家所拥有的服务与资源。”这让我不禁想到了现在社会的现实。有些国家因为资源丰富而富裕,例如石油资源。阿拉伯半岛为何战争频繁?为何美国盯着这块肥肉不放?正是因为其资源丰富。而人口众多的国家,则是通过提供服务与劳动力实现富裕。但是同时,这样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迪拜的富裕是远近闻名的,很多人的惯性思维会认为这个地方是因为石油发达,但是其实看过统计报告便能发现,其实时至今日这个地方每年石油贡献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六左右,其港口货运与旅游房地产才是大头行业。
经济学给很多外行人造成误区,例如学经济的人赚钱多,会赚钱,例如经济学能预测股市变动。但是现在我认同学习经济学是学习一个运营的模式,学习在权衡了很多利益因素后的选择过程。是一种因果分析工具,就如这几天股市相当不景气,连带着基金也在下跌,上两个星期半导体以及医疗基金的飞涨让许多人眼热想上车,但是这几天却不断地在用之前的收益弥补亏损,甚至赚钱不多的人还在亏损本金。因此不存在一直赚钱的人,一直都是风险与收益并存的过程。
经济的决策并非设计涉及金钱,文中举了一个非常好的例子,那便是战时医疗的问题,其实联系到当下的疫情我们也非常好理解。医疗队抵达他们的战场时,遇到的选择是情况轻微,情况严重的病人救治,是如何分配我们的药物防护工具以及医护人员,这其实是一个很经典的经济学问题,即如何分配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错误的决断可能会导致死亡率的上升,这其中不涉及金钱的损益,但的确是个经济学的问题。虽然说不直接涉及金钱,但是我认为同样间接会有所影响。例如此次财政拨款巨额资金用于疫情控制和救治,因为疫情被迫居家无法开工给服装行业旅游行业甚至是销售行业的冲击也可以说相当大了,而快递运输行业物流业却得到了不错的发展。
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不愿想象需要做出生死攸关的选择,但是现实就是,生活并不会询问我们需要什么,只会为我们提供选择,而选择所带来的损益自负盈亏,经济学便是试图教会我们做出这些选择。
在同样读另一本人物传记时,了解到计划经济对于中国六七十年代的影响,在本书中,再次看到价格的影响力时,对于计划经济也有了新的看法。计划经济可以简单理解为由政治领导人指导并调节经济活动,但是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位国家领导人都对国家的经济高瞻远瞩,因此会导致相对僵化,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给经济不够的灵活空间。不论在哪个国家,计划者承担的任务已经被反复验证超出了人类的能力。正如苏联经济学家什梅廖夫和波波夫指出的:不论我们多么希望合理且毫无浪费地安排一切事物,也不论我们多么希望紧密地放置经济大厦的每一块砖以求砂浆间没有缝隙,这都不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同样,我们不应当把价格视作欲求之物的阻碍,价格只是为了显示资源是否稀缺,例如海景房的价格必定高于同样配置的内地房价,繁华都市的房价必定高于二三线小城市,这依托于需求欲望和购买偏好。
这只是我对于其中印象比较深刻感触较深的一部分,将它写了下来,后续还有其他也会继续补充。另外除了这本书外还阅读了一本人物传记,总之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倘若能将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总会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