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沉墨国学经典诵读
八佾
3.10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①禘(dì):一种极为隆重的祭礼,只有天子才能举行。
②灌:祭礼开始时,向代表受祭者献酒的仪式。
孔子说:“举行禘祭的仪式,从完成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想看下去了。”
3.11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①禘之说:“说”,理论、道理、规定。禘之说,意为关于禘祭的规定。
②示诸斯:“斯”指后面的“掌”字。
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规定。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这种规定的人,对治理天下的事,就会像把这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吧!”一面说,一面指着他的手掌。
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①祭如在:祭祀祖先时,好像祖先真的就在前面。祭,祭祀。在,存在,这里指活着。
②与(yù):参与。
祭祀祖先时,好像祖先真的在面前;祭神的时候,好像神真的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3.13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①王孙贾(gǔ):卫国权臣。据说他是周王之后,因得罪周王,出仕于卫。他的问话,用的是比喻,带有挑畔意味。
②奥:后室的西南角,被视为尊者所居的位置。
③灶:古人认为灶里有神,因此在灶边祭之。这里王孙贾以奥比喻卫灵公或其宠姬南子,以灶自喻,暗示孔子与其巴结卫灵公及南子,不如巴结自己更实惠。
王孙贾问道:“(人家都说)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
3.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①监(jiàn):通“鉴”,借鉴。二代:指夏、商二代。
②郁郁:文采盛貌。文:指礼乐制度。
孔子说:“周代的礼仪制度是参照夏朝和商朝订的,多么丰富多彩啊!我主张接受周代的。”
3.15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①太庙:开国的君主叫太祖,太祖的庙叫太庙。这里指周公的庙,周公是鲁国最先受封的君主。
②鄹(zōu):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孔子的父亲做过鄹大夫,所以这里称为鄹人。
孔子进入太庙,每遇到一件事都细细地询问。有人说:“谁说鄹邑大夫的儿子懂得礼仪呀?他进到太庙里,每件事都要问人。”孔子听到这话,说:“这正是礼嘛。”
3.16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①射不主皮:皮,代指箭靶。古代箭靶叫“侯”,用布或皮做成,中心画着猛兽等。孔子此处讲的射不是军事上的射,而是练习礼乐的射,因此以中不中为主,不以穿破皮侯为主。
②为(wèi):因为。同科:同等,同级。
孔子说:“比射箭,主要不是看否射穿皮做的箭靶子,因为各人力气大小不同。这是古时候的规则。”
3.17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①去:去掉,废除。告朔之饩(xì)羊:告朔,朔为每月的第一天。周天子于每年秋冬之交向诸侯颁布来年的历书,历书包括指明有无闰月、每月的朔日是哪一天,这就叫“告朔”。诸侯接受历书后,藏于祖庙。每逢初一,便杀一头羊祭于庙。羊杀而不烹叫“榨”(烹熟则叫“飨”)。告朔饩羊是古代一种祭礼制度。
②爱:爱惜的意思。
子贡想把每月初一告祭祖庙的羊废去不用。孔子说:“赐呀!你爱惜那只羊,我则爱惜那种礼。”
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诌媚呢。”
诵读音频请关注沉墨国学经典诵读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