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在开创读库杂志之前,他一腔热血觉得自己一定不要过那种一眼望到底的生活。
什么是一眼望到底的生活呢?那时他的理解是到多少岁我该是什么职称,什么职务。什么时候大概会死。他为了摆脱这种生活,便创业做了出版杂志,却还是过了这样的生活。
他编读库,要编到老,编到死。
十年后他再次思考什么是“一眼望到底的生活”,得到的是另一个答案:二十五岁已死,七十五岁才埋。
有时我羡慕王尔德童话中的人,他们能死于心碎。大多数现实中的人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他们死于心失。
我看到,人或许是工作,或许是婚姻,或许是对人对事的态度,别人的声音大过自己的声音,违背心意的多了,灵魂就会从心中钻出来。好像任何曾经使自己悲伤沮丧或是兴高采烈的东西,在自我安慰直到沦陷琐碎之后都不再重要。至于那些声称委曲求全正确的人,往往是想让你听他们的话。
说这些的时候,可能会有人说我涉世不深,不懂生活的艰辛。这我承认,我也知道多么决绝的想法,做起来也会成了另外一种事。所以还是等我以后验证了吧。
做了这个号,很多加我的人觉得文艺到没边。但关于生活这种事,其实我还会趋于现实一些。虽然在网络上,精神鼓励的那一派总是会获胜,人们看到同样的小人物不顾一切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好像有一天这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我完全可以就此说自己是个这样的人,或是写文章时更暖一些,想必这样涨粉也更快。
但我知道如果现在连一口饭也吃不上,我也不会悠哉的坐在这里想着诗和远方。人溺水的时候,能想的只有上岸,要不然就得淹死。我现在幸运的站在岸上,但不是承蒙自己之力,所以我没资本说这些。
有人在看到穷人孩子有出息的时候,会用改变命运这个词。为什么人们不说是命运中注定他是个勤奋智慧的人,想必还是以人为中心,想着我命由我不由天吧。可是贫穷如果只是让人穷在腰包,问题大概会好解决的多。
金钱比很多时候的上帝都真实。老子说,“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在金钱这里,大概真正成了“天地无仁无不仁”了。即便是两个孤儿,也会有一个缺的是新衣服,一个缺的是面包的时候。他谁也不在乎,什么也不屑于看,只是人们在乎他。
虽然我有点鱼和熊掌兼得的贪婪,但还是给自己划了一条线。那就是无论做什么,好奇心都是要有的。等没了那天,想必也是到了该死的时候。
读书这种事,即使加了好奇的佐料,也是读着读着就老了。生活变得开阔有趣是真的,和自己较劲也是真的。灵魂的高度,书梯是测不出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