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池>第一章:流量之困》读书笔记
流量在哪里?.jpeg概念认知
何谓“流量”?
当其作为网络信息技术名词时,解释为:
在一定时间内打开网站地址的人气访问量,或者是手机移动数据的通俗意思。
网站流量(traffic),是指网站的访问量,是用来描述访问一个网站的用户数量以及用户所浏览的网页数量等指标,常用的统计指标包括网站的独立用户数量、总用户数量(含重复访问者)、网页浏览数量、每个用户的页面浏览数量、用户在网站的平均停留时间等。
个人理解
在“流量”基本释义中包含了三个要素:
① “一定时间内”——有些营销是具有时效性的;
② “打开网站地址”——这代表的是进入商家自己构建的“场”的系列动作,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系列动作也会被重新定义;
③ “人气访问量”——其衡量指标是可以收集处理的访问数据,通过该数据可以辨别自己的营销手段的效用优劣以及改进方向。
杨飞理解
1. 流量即用户的有效时间
如果说在流量红利时代,流量就是消费用户,那么当下争夺的流量其实是用户的有效时间。——自序
【黄灯思维】
这是作者杨飞在序言里对流量做的一点说明,这句话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并不是本质。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
如果说在流量红利时代,流量就是消费用户,那么当下争夺的流量其实是用户的有效注意力。
因为现在的互联网经济本质上就是注意力经济,并且从价值上来看也是——注意力 > 时间 > 金钱。为了获得用户的金钱,所以我们要去占据用户的时间,但是占据用户的时间更进一步是为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就是说,注意力是消费升级的高维手段,可以对时间和金钱进行降维打击。
注意力才是根本,不是时间。
【绿灯思维】
但是作者的这句话也没错,因为绝大多数人从未把自己的注意力视为财富,甚至于连时间都不在乎。从这个角度来看,作者的总结已经够用了。
2. 流量即市场
20世纪90年代以前,流量就是线下门店。
互联网流量,我们一般用PV(页面浏览量)和UV(独立访客量)来界定……线上流量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企业自有流量、媒体内容流量和广告采购流量。
【黄灯思维】
对于物理意义上的流量来说,可以用体积来衡量,也可以用质量(即重量)来衡量。同样的,对于线上流量也是如此——可以从多种角度来衡量,不只是PV和UV这么简单。比如,关于流量的质量问题——“过路流量”算有效流量吗?关于流量的类别问题——流量是长流为主还是短流为主?
【绿灯思维】
用作者提到的这些指标来衡量流量是容易实现的,也是相对成本较低的。对于企业来说,更形象直观。从行动角度来看,意味着这些指标能够立即获取并用起来进行分析,进一步快速迭代升级。对于互联网生物来说,“快速”就是活着乃至于活好的一门有力武器。
总结
流量这个概念以及对这个概念构建的模式总体上还是过时了,用过去几年的认知来应对未来场景,这本身就会遇到很多问题挑战,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们需要跟着杨飞老师的视角重新梳理一下我们自己对“流量”的认知,无论是判断标准还是相应的行为模式都需要更新。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