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无事的时候,斉斉就会带小宝背三字经。有一句话印象特别深:
“昔孟母,择邻处。”
故事的背景是说:亚圣孟子,三岁失恃,其母以纺织维持生计。其母便将全部希望寄托了孟子身上,故对孟子的成长十分关注。为了能给儿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孟母曾三次择邻。
第一次因家住墓地附近故,孟子经常和同伴门做一些模仿送葬类的游戏。孟母认为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就迁居到一个市场附近。可是,发现孟子很快又学起小贩子沿街叫卖的事来,孟母就第三次迁居到一个学堂的附近。当时学堂里的先生不仅教学生们读诗书,明白做人的道理,还教导学生日常生活中待人处事和接物的礼仪。
自从住到学堂附近后,孟子不但能将学到的经典,常常背给母亲听,还能自然地在生活中模仿学堂先生的行事和礼仪。孟母看到学堂对孩子的教化作用,就选择在此地定居了下来。这件事后来被称作“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至今。
仔细研究一下古代的诗歌故事,不少宣传母亲教子的典故:
岳母刺字
断机教子
截发延宾
封坛退鲊
买肉啖子……
再看现代影视剧中也多有宣扬母子感情的电视剧和电影:
妈妈再爱我一次 妈妈无罪春天后母心
说明在传统东方的文化里,对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的这个角色赋予的责任非常的大。
而斉斉身边,首先愿意跨出第一步来学习家庭教育,学习父母课堂的,98%的是妈妈。
孔子,孟子,徐庶(三国人物),陶侃(东晋名将,封坛退鱼的典故),欧阳修,岳飞……这些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引导他们。
那在西方的文化里面,又是怎样的呢?
您一定看过一个电影《蝙蝠侠》,故事中有一个情节。
男主人公小时候,父母带着他去电影院看电影。去看电影的时候妈妈本来是不同意的,但是男主的爸爸因为儿子想看,所以就对孩子妈妈说,是自己想看这个电影。结果他们全家在看完电影回家的路上,被一个抢劫犯枪杀了。
一个无助的小男孩亲眼目睹自己父母死在劫匪的枪下,所以他要把恐惧带给所有的罪犯,悲伤和愤怒让小男孩成长为了蝙蝠侠。
西方崇拜英雄主义,而西方电影里面很多英雄角色,大多是受父亲的影响。
当然还有很温情的:
美丽人生 当幸福来敲门 我是山姆可能斉斉的观察比较片面,但是斉斉从小所受到的熏陶,接触的书籍还有电影中,东方文化宣扬伟大的母亲题材更多,而西方文化宣扬英雄主义的父亲题材更多。
其实我们了解这二种文化的区别,只是为了更好的反省我们自己在做家庭教育的时候,有哪些不足的地方。中西方的家庭教育有所不同,父亲角色在不同的家庭教育中又存在差异。虽然存在差异,但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却是共同的,父亲扮演好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不仅能与母亲角色的相对缺陷形成互补,还能促进子女身心健康发展,使父亲自身及妻儿的幸福感有所提升,从而有利于家庭和谐,有利于社会和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