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诗人赫尔曼·黑塞曾说,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变成你自己。我们的一生,很大程度上是被书本塑造的。
上个学期末,朋友圈突然被一部HBO迷你剧《我的天才女友》(共八集)刷屏,这部剧其实在国内2018年11月份就已经上映,好评如潮,上线两集就入选《时代周刊》2018年度十佳美剧,豆瓣评分9.4,原著畅销40多个国家。被高度还原的剧集深深吸引之后,怀着对原著的敬意,我断断续续用了一个星期时间读完了那不勒斯四部曲,但最具吸引力的,还是女主人公埃莱娜她经历了婚姻、怀孕、生子又从家庭生活中逃离的,看似最糟糕的中年故事,也就是四部曲之第三部——《离开的,留下的》。

·婚后生活,可以看清一个人的本质面目。
小说中,结婚前温柔如水、处处照顾她情绪的彼得罗终于成为了埃莱娜的丈夫。但慢慢地,随着时间推移,炙热的感情慢慢冷却,彼得罗变得冷谈,他只埋头于做自己的研究,不关心妻子的内心感受;他从不主动照顾孩子;他变得容易暴躁和不耐烦;婚前对妻子的小说极度赞美和耐心指导,而婚后他对妻子的作品不闻不问,甚至故意贬低,这是最让埃莱娜伤心的。
而对于彼得罗来说,他看到了她的虚荣,她热衷于他所鄙夷的社交活动,她享受别人对她的肯定和欣赏,她在家里跟男客人的暧昧游戏,她已经不是那个在校园里面与他探讨哲学、深度思考,默默支持他做学术研究的人了。
到底是人变了,还是他/她本来就是如此?
·婚姻的忠诚度
陷入生活泥沼的埃莱娜,在重遇儿时暗恋的对象尼诺之后重燃起对生活的热情。尼诺是大学老师,他帅气,风趣,令无数女人为之倾倒。尼诺关心着埃莱娜,也关心她的两个女儿,与小孩打成一片;他尤其关注埃莱娜的作品,并给予了高度赞扬,让埃莱娜重燃写作的激情。在尼诺到来之前,她都要精心打扮一番,以在外表上战胜他那年轻美貌的妻子,因为她知道在学识上那年轻无知的女子是无法超越她的。
两人频繁接触,加上丈夫的不解风情,埃莱娜迷失了,出轨了。但她在此之前仍会权衡自己对尼诺的挚爱与挣脱现状之间可能付出的代价,她盘算着女儿的归宿,对彼得罗造成的伤害,但她最后仍然选择了义无反顾。
但现实生活中,多数女性在婚姻忠诚度上扮演的角色,仍是坚守原则的那个。这不禁令人联想到林丹和谢杏芳,佟丽娅和陈思成。面对林丹的出轨、陈思成的家暴,两个女人竟都选择了原谅。也许是出于真爱?也许是出于维护儿女的成长?没有经历过婚姻和相似经历的人,很难切身体会当事人的感受。现实也不像小说里描写的那样,可以为了真爱而飞蛾扑火般壮烈。
生活的真相是一地鸡毛,破碎、重组,多的是隐忍与默默承受,此起彼伏,有悲有喜则生活。
·中年的无可奈何
不管朋友圈秀的娃多么可爱,老公送的礼物多么昂贵,内心的空虚寂寞恐怕自己才知道。在深夜喂奶,繁重的家务活,无人诉说的漫漫长夜,任何琐碎的小事都能让为人母的女人变得焦躁不安。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得产后抑郁的人,是太脆弱了吗?这并不算什么大事吧?你为什么老是哭?烦死了!你也太敏感了吧?你都是当妈妈的人了,为什么还这样幼稚!现实婚姻中的很多女性都可能经历过类似的责问。
我有几个已婚朋友,她们向我讲述,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穿进之前的裙子,孩子哭一夜老公在呼呼大睡,婆婆根本帮不了忙,没有时间学习新的知识,脱离社会几年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早上醒来会无缘无故流泪的她们,已经没有了年轻时打拼的热血与激情,她们越来越懂得要跟生活和解,“我也想要改变/想要一份工作,可是我没有时间......”
埃琳娜也曾陷入了这种自我质疑和无可奈何的妥协中,在出版社认为自己写的东西空洞无物,不予出版之后,却松了一口气,她开始确信之前的成功是被高估了。她可以醉心于营造美好的家庭氛围,学会当一个好妈妈。于是埃琳娜的第二胎也平静下来了,只有妥协,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才能做到完全地淡然。“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常的琐事中,一切都井然有序,就好像我忽然间发现了使用生命的正确方法”。
《奇葩说》第十五期里,熊浩引用了一句话:“我们本以为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都是the right way和the wrong way的问题,其实不然,在真实的生活中我们面对的都是the right way和the easy way的问题”。在生活里是如此,在爱情、友情等方面亦是。在岁月的碾压与生活的磨砺下,我们不揣摩和反抗,毅然选择了那条容易的、平庸的道路,这本身并没有错,这是个体自由选择、并最终承担相应责任的结果。
·人要依靠自己而活
在物质上依靠他人,一旦失去,会穷困潦倒;而在精神上依靠他人,一旦失去,灵魂便没有了支撑。
埃琳娜在婆婆的帮助下出版了一本大受欢迎的书,给她带去了名气和金钱,她在嫁入名门之前,她想:“我正要进入一个家庭,这个家庭就像一座戒备森严的城堡,我可以不用害怕,大胆向前走,或者如果我遇到危险的话,我可以在城堡里躲藏。我已经不再是一个只剩下一根火柴的小女孩了,我现在储备了大量的火柴。”
小时的埃琳娜和“天才女友”莉拉都热切地渴望离开她们生长的街区,彻底、永远地离开,去一个一切皆有可能、有秩序的地方扎根。埃琳娜觉得自己已经完胜了,因为她接受过高等教育,当作家,嫁入名门进入了上层社会,她永远离开了那不勒斯。而莉拉,还在底层苦苦挣扎,在肉肠厂里干着不能忍受的活,辛苦拉扯孩子长大。
殊不知,胜负早就已定。从小的暗暗较劲、默默比较,让埃莱娜觉得自己一直是莉拉的一个“影子”,是她创作的灵感缪斯,没有了莉拉的牵引,无论是爱还是嫉妒,感觉什么都写不出来。而婚后这个克制隐忍的好姑娘在尼诺的深情款款下,释放了所有压抑,与尼诺“私奔”,在精神上又一次跌落到泥潭中,谁能说这不是在重复莉拉走过的路呢?而莉拉,每天在工厂打工下班后还自学计算机的她,最终选择回到那不勒斯,凭借自己自学计算机的技能,积累了大笔财富,她再次改写了命运。
这一次,离开的是谁?留下的,又是谁?
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我不倾向于讨厌或喜欢任何一个角色,每个人物都有它的迷人之处。这部女性小说,向读者揭示了婚姻中女性究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努力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女性的不幸是因为婚姻、丈夫和小孩,还是女性本身的身份。晚年的埃莱娜,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的整个生命,只是一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的低俗斗争”。但最终,正如我们读者总能看到这本书给我们揭示的那样:真正的幸福,源于自己。
这部女性成长史诗巨作,值得你我共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