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
当华夏离开了中国

当华夏离开了中国

作者: 文沭 | 来源:发表于2019-01-04 14:51 被阅读8次

          中国一词正式用于国名,始于中华民国,其后共和国继续沿用至今。在此之前,中国一般指华夏文明天下秩序朝贡体系中最高领导人天子治下的宗主国,以区分诸侯封国和附属藩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夏联邦对四周的蛮夷胡狄也宣称中国。

          汉唐时期的西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中国的郡治领土,而是中国的附属藩国,朝鲜日本越南都曾是中国的附属藩国,其中北朝鲜曾今纳入过中国的郡治。

          同时中国也指中原地区,即是以洛阳为中心的华北平原,也就是说在古代能自信称中国的,要满足两个条件,一占据中原一统天下,二以中原为中心建立庞大的朝贡体系,万国来朝,不集两者于身不足称中国。

          中国一直在变,从周王畿开始,扩散至诸夏,然后是汉地十八省,直至现在所指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敬天祭祖,垂衣习礼,执筷而食,书方块,讲雅言,这是华夏族人的五大基因,严辨华夷。华夏族华夏文明的缔造者,汉族的前身,而现代中国很有趣,它是汉族的后世。

          现代中国是个很有趣的多方对立统一体,各民族间的历史隔阂客观存在。就连主体汉族,南方人和北方人差异之大,世上绝无仅有的。从语言到饮食再到生活习惯都不尽相同,造成这一差异有地理因素,更重要是历史因素。

          历来胡人南下中原,都华夏文明之疼,中国之幸。很多人说这不对,华夏不就是中国,中国不就是华夏么,怎么华夏疼中国幸呢?中国等于华夏,的确长久以来我们的史学,知识界,政界都这么认为的。

          今天想从一个有趣角度解阐析,无关学术,纯属有趣,再说我的水平也没有达到学术高度。两个字好玩,两个字叛逆,就像魏晋人一样,肆虐玩弄哪些被官方称之为叛逆的东西。

          历代史学家都将华夏历史按朝代划分,砍成二十五段,然后用中国串起来,像烤串,我们常常骄傲地向世界晒历史的味道。

          其实我们的历史还有一个更有趣的分法,把华夏文明从中国分出来,并且把它放在比中国更高的位置。它类似学者们口中的汉文化圈,我更喜欢把它叫华夏文明圈,它比中国高一级,日本、韩国、越南包括新加坡都可以被纳入进来。

          在华夏文明底下,把中国分成四个时期,第一期原生中国,夏、商、周、秦、汉、魏、晋、宋、齐、梁、陈,这段时期华夏文明从正元生成到自我成长,虽然后期军政哀落,但是人文持续成长,等到大唐接过接力棒,后交到赵宋手里,唐宋六百年间,人文可谓登峰造极。

          北魏、西魏、北周、杨隋、李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赵宋第二期次生中国。胡……我还是说非汉族吧,得响应党的号召,要和谐嘛。北边的非汉族主动“入赘”汉文化,南边的非汉族,被迫“嫁入”汉文化。胡族入赘的同时也把佛教带入华夏,除此之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也从西域传入中原,这时期华夏学习内化了诸多外来人文,然后我们有了大唐,当主旋律回到了华夏文明本身又催生了中国的人文峰顶赵宋王朝。

          元、明、清第三期异生中国,汉族前后两次被灭国,第一次灭国丢掉了雅言,第二次丢掉了汉服,上述的五大基因失其二。奥!对了,现代中国大力推广的汉语普通话,正是这段时期酝酿形成的,普通话真正定型到现在不过四百年,相对古代汉语普通话来说,现在普通话的语言系统,用粗糙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这段时期皇帝权利越来越强,一个接一个大一统王朝,没有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没有魏晋南北的黑暗,没有五代的藩镇林立,这段时期中国的版图最大,但华夏文明却慢慢变弱,很奇怪。这段时期古希腊古罗马醒悟了,华夏却蒙昧了,原生主流人文文化产生了诸多变异。

          第四期陌生中国,民国是过度期,六十年代以后,非常陌生,陌生到不敢想象,什么都变样了,连文字都差点变成ABC,就差人没变。变得更文明倒也还好,事与愿违,愧对祖先,在基督文明面前非常自卑。我对邻居日本的文化非常憧憬,某种程度上日本就是唐宋的倒影,很多人会骂我是精日,由他们说去吧,看日本我向往的是唐宋。

          华夏衍生了中国,同时中国也影响着华夏,比如说次生中国盛行的佛教,对华夏文明影响极为深远,今天的汉语词汇系统里,相当部分来自佛教。

          说到词汇影响还得提一提邻居日本,现代汉语词汇许多词汇来源日本。千年前华夏向日本输出汉字,千年后日本向老师输回汉语词汇,比如说次元、写真、哲学、社会、公司等等诸如此类的词汇都来自近代日本。说实话,华夏有日本这一学生实属大幸,华夏有许多在中国消失了的文化习俗,你在日本能找到。

          我的野心很大,欲将东亚诸国纳入华夏文明范围,华夏非中国独有,中国很不珍惜华夏,五四、文革几乎彻底葬送了它。

          民国的大批文人很有机会给华夏和中国带来希望,可是……。没关系,汉服重新出现在了街头,复古思潮是基础,穿汉服行走在街头的她们是古老文明的活化石,如有创新,古老文明的礼服将重回神州大地,汉服背后有着一系列的记忆、礼仪道德、价值信仰等等人文精神等待我们的挖掘。

          华夏曾以中国为荣,但也曾几度逃离中国。春秋时期,齐与秦两诸侯国干掉东西两边的异族,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尽为华夏联邦所有。始皇帝时期干掉了百越诸部,云贵两广两闽尽为华夏中国所有,但是北边太辽阔太寒冷,中国的威信向北只到长城,如果霍去病能多活个十年八年,中国的疆域会提前两千年拓展到贝加尔湖。

          刘氏治中国至始至终都没令华夏先民失望过,到司马氏就不行了。永嘉之乱后,中原成了人肉搅拌机,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战争,现在教科书上其乐融融的民族融合来之不易。

          用“胡搅蛮缠”这个成语形容这段历史再合适不过,华夏存亡之际,掌握华夏人文命脉的士族门阀分别做出了两个选择。

          山东和陇西的士族无奈地留在北方,靠族兵自保,用智慧周旋于诸多外族之间,以求平安。他们最后选择了做“汉奸”出仕胡人朝廷,但他们的子孙却是华夏文明的复兴者。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几代人几百年的卧薪尝胆,才有后来的唐宋辉煌。

          中原士族南逃离开“中国”,这段逃亡史有一个不失体面的成语“衣冠南渡”,衣冠狭义所指汉服,广义而言是华夏。这是华夏首次逃离“中国”,往后还有一次大规模的南逃,在北宋灭国之际,他们的逃亡意义重大。

          一来延续了华夏文明人文命脉,二来二次向南方拓疆,始皇帝南征开拓的是物理空间,衣冠南渡向南方开拓的是精神空间,把华夏文明的人文向仍是蛮荒的南方传播(主要传播区域东南的湘、闽、粤原百越故地,吴越、荆楚、川蜀在战国便已汉化,到汉朝已是“人文固有领土”)。

          随士族南迁的大量汉民,到了南方开荒种地,带动南方经济。南朝经济发展迅猛,一度出现铜制货币短缺的现象,几百年下来,南方经济弯道超车。再后来经过,安史之乱,北宋崩盘,此后千年中国经济重心扎根江南。

          几百年的政治分离,南北汉人生活上有了巨大的隔阂,几百年间南北在军政上敌对攻伐,而人文上却是奇怪的交融接纳。唐诗的形式直接受到南朝的影响,而南朝诗歌承接魏晋,魏晋诗歌从诗经而来。而南朝呢,从皇帝到民众也都纷纷归于佛门,当然了门阀士族仍然非常抵触佛教文化的,生活虽不同,但价值认同仍是一样的,由他们咏诗的内容便可看出。

          永嘉之乱南北军政分离,原来华夏中国合一的大帝国崩盘,华夏与中国可以分开来谈便从此伊始。

          虽然汉族(华夏族)缔造了中国,但中国并非持续在汉族的领导中,几千年下来,中国汉地北部更是近乎过半的时间被游牧民族蹂躏。更有趣的是中国大一统战争,近乎全部由北边向南边征伐,明朝和国民政府有所例外。我们常说的中国五千年从未断过,指的是在人文上一脉传承,这传承极为重要的是汉字和汉字书写的历史传记和诗歌,服饰礼仪都是外在形式。

          虽然在军政上,汉人总被赶下台,但在人文上,汉人是绝对的主力引领,当然满清是例外,汉人不再是主力引领。语言、服饰、发饰等等外在形式被迫改变,在现代来说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只要高兴可以一天一个样,但是在儒家思想深入骨髓的古汉人看来,那是莫大的屈辱,比丢掉领土还要屈辱。

          丢掉领土好比丢失了钱财,但被强迫改变服饰发饰,穿旗袍马褂光着额头留辫子,对于儒家思想深入骨髓的古汉人来说,说难听点有种女被……的羞辱(打个比喻啊,没别的意思)。形体被蹂躏,精神有没有被扭曲不得而知,跟近代中国的落后有没关系呢?值得深入研究一番(客观事实进行主管陈述啊没别的意思)。

          总而言之吧,说了那么多,只为说明一点华夏和中国有所不同,近代以前的东亚诸国或可纳入华夏文明史,借华夏的名义试图化解东亚诸国的世仇,为中国崛起创造良好地缘政治环境。至于人文复兴,能否重建天下秩序,要等天才诞生。美国对世界的图谋,古中国早已在东亚实践过,天下秩序加朝贡体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华夏离开了中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ah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