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国后,中国有两位享誉世界的音乐家。巧合的是,他们的名字都有一个“聪”字,更令人感慨的是,他们都在文革开始前后“叛逃”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那个特殊年代的深刻反思。
一个是傅雷先生的长子傅聪,著名钢琴艺术家;一个是原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著名小提琴演奏艺术家马思聪先生。
傅聪有音乐天赋,儿时曾受父亲的严格训练和管教以及上海滩犹太籍钢琴家的亲手指教。成年后,表现突出,被送往波兰国家艺术学院深造,并获得国际钢琴比赛大奖——肖邦艺术奖。1959年,听说他的父亲被划为右派,直接从波兰出走英国,从此与亲人阴阳两隔。
马思聪先生是广东人,早年留学法国,小提琴艺术造诣深厚。文革受到冲击,决定出走。他的出走,没有傅聪的天时地利,但有人和,在一帮亲友的帮助下,从北京辗转上海、香港,最后被美国大使馆派专机接走。至死再未能踏上故国的土地。
文革伊始,1966年9月3日,因不愿忍受侮辱,傅雷先生和他的夫人朱梅馥女士双双在上海的家中自缢身亡。而在同年的8月24日,文学巨匠老舍投湖而去。
这一南一北两个文艺巨星,在文革刚刚开始,就先后陨落。而他们只是在那场浩劫中千千万万个受害者中的两个。
才过去了四十多年,有人就想在中学教科书中把这场浩劫篡改,把这场历史上空前的惨绝人寰的民族劫难,轻描淡写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曲折。
中国,真是一个善于遗忘的民族!有人总是想和滚滚向前的时代的巨轮较劲。
我们不但不能忘记这段历史,而且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忏悔。也决不允许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企图篡改历史,因为,亲历那个时代的人,还大有人在。
谁戏弄历史,粉饰历史,必将遭到历史的唾弃。
1979年4月,傅聪回到阔别二十年的祖国,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参加了父母的骨灰安葬仪式。结束后,在进京的航班上,他忧郁而深沉地问他父亲生前的挚友,著名红色作家、翻译家楼适夷先生“那样的灾祸,以后是不是还会再来呢?”
“我不敢对他作任何保证,但我认为我们应该有勇气和信心,相信经过了这一起惨烈的教训,人们一定会有力量阻止它的重来。”在为《傅雷家书》所作的序言里,楼适夷先生这样写到。
耕读堂主人
草于6月9日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