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善治笔——笔师傅
在翰墨飘香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文房四宝总是同文人士大夫的书斋生涯相关联,乃是文人雅士挥毫泼墨、行文作画必不可少的工具,古人有“笔砚精良,人生一乐”之说,精美的文房用具,在古代文人眼中,不只是实用的工具,更是精神上的良伴。

文人雅士对工具的选择,自然是非常重视的。而传统书房用具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中国书画艺术的神韵,体现出人类文化与大自然的高度和谐,把文人雅士的儒雅情趣表达得荡气回肠,乃至于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内在精神。

中国的毛笔是举世无双的书写工具。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而毛笔从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走来,至今兴盛不衰,足见其强大的生命力。“笔师傅”毛笔,以“传承毛笔技艺,铸就千秋口碑”为古训,甘愿做传承手工古法制笔精神的匠人。尖齐圆健为笔之四德:“尖,敏锐的文心;齐,平易的眼界;圆,兼收并容的气度;健,自强不息的精神”。笔师傅已历经数十年的发展,深得全国各地文人雅士的选择和信赖。享誉海内外的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教授,中国美院教授、潘天寿入室弟子叶尚青等诸多书画名家欣然为笔师傅毛笔题赠墨宝。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文化,敬惜书法教育,书法教育在中国历代的启蒙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笔师傅作为得心应手的书写工具,在莘莘学子、文人雅士笔耕的风雨生涯中,同他的主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以潜移默化的作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毛笔的别称
古代毛笔,是学问和才识的象征。历代对毛笔的称谓都不尽相同,秦统一前,楚国称毛笔为“聿”,吴国称“不律”,燕国称“弗”等。秦统一六国文字后,根据楚国毛笔名“聿”,加上蒙恬独创的“加竹”(即“聿”字上加竹字头),合成为“筆”,从此就有了“笔”之称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