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开头
就在上周末,我完成了WSET2中级品酒师课的课程和考试,应了那句“恋恋不忘必有回响”。考试回来的路上,我完全没把心思放在核对答案上,就是一个劲得乐。想到三天课程的紧凑与充实,想到当天老师用侍酒刀开香槟的欢腾与热闹,想到自己沉醉在Day2第三款酒的芬芳和回味中无法自拔,想到自己过年期间拿着课本翻阅和背单词,想到老爸说‘虽然不能理解为啥迷上酒,但相信你,加油’。一幕幕就像过电影,让我自己很感动,一如我当年站在母校门口的泪流满面。我知道有个爱好很不容易,我会好好坚持下去,葡萄美酒啊,我想我是真的爱你!考试结果还要静待2个月,在这里想祝愿我们班的同学们都能顺利通过。
书归正传
本次想解读一本名为《你不懂葡萄酒》的书,说来也好笑,这本书是我邻居买的,他还没看。初见时瞄了一眼觉得太小白,没准备看。邻居们闲话时我就随手翻翻,没想到插图甚是有趣便借过来阅读。我好像一直对日本作者的叙事风格毫无免疫力,他们的深思与感慨总能深深触动我的内心。尽管每天享受天人合一境界确实很困难,但是看看那些能做到人的感慨也很好啊。
1本书算是入门级的口袋书,以10种葡萄为主线,穿插着作者的见解和经历,加上漫画风的插画,可爱的简直不要不要的。作者石田博是侍酒师出身,担任过日本侍酒师协会常任理事兼技术研究部部长,2015年获得过第三届亚洲暨大洋洲最佳侍酒师大赛冠军。看扉页对作者的介绍,我脑子里浮现的是一位穿着黑色侍酒师职业套装,拿着海马酒刀正在开瓶的“稻垣吾郎”。看完文章后,突然瞥见作者是1969年生,这位近五十岁的大叔太萌了(也许是翻译作者的神助攻),文字太可爱,在介绍葡萄品种、产地和特征等内容的时候一本正经,一提到自己工作中的经历就犯呆萌,总会出现‘哦,怎么会这样呢’,‘我太对不住客人了’等等。我猜可能由于他很多时候都在回忆自己刚入行的糗事,希望以一个小白的身份与读者们一同起步,所以不免带着亲切感与羞涩。总觉得他的文字带着台湾腔,挺喜欢那种嗲嗲的可爱。(书中有照片,年轻时这位大叔绝对是个帅哥,和稻垣吾郎不相上下)
本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葡萄品种,来杯葡萄酒休息一下和了解葡萄酒的10个专栏。每个板块其实是相互独立的,不过为了提升阅读的趣味性,作者将这三个部分有机结合到一起,按照葡萄品种顺序做了介绍。
2按顺序如上图所示,作者介绍了10种葡萄,5种白葡萄品种(绿色字)和5种红葡萄品种(红色字)。其实这本书我看了两遍,第一次是在WSET2课程之前。当时我看的时候只是觉得这些葡萄品种比较熟悉(除了甲州,那是个日本特色的葡萄品种),毕竟我也喝过一些酒看过一点书,但是我和以前一样只是在意酒或者作者能带给我的故事,并不去关心风味回味酒体等信息,更别提酿造工艺。第二次看是WSET2课程之后,上课时候老师就不停强调葡萄品种本身的特点,比如适宜在什么气候条件种植,较热、温和还是寒冷;特征香气是什么,有没有猫尿味、荔枝味或者桉树味(有同学说是新人民币的气味);种植区域在哪里,勃艮第、波尔多、马尔堡还是加利福尼亚等等。上课那会头疼死了,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信息量,特别后悔选择课程完结后立刻考试,根本没时间记忆。不过品尝酒的时候还是很开心的,我清楚记得课程第二天的第三款酒直接把我迷住了。同桌笑着说‘你都喝完吧,看你特喜欢都舍不得吐’,我不住点头叫到‘这款酒满足了我对红酒的所有想象!’(就不告诉你是哪一款,哈哈)
在第二次看书的过程中我就注意对比课本来看,当然我相信作者也应该是参照的专业书籍的介绍方式来写的。葡萄酒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如果只是单纯按照颜色或者酿造方式划分太过单一,以葡萄品种来介绍能够将很多特征信息串联,更好的向读者展示葡萄酒。
在分类介绍这一方面,作者做的很成功。且不论对每一种葡萄介绍的趣味性,就是单纯用两个字概括每一种葡萄的特征时,词汇运用恰如其缝,精准到我简直起鸡皮疙瘩。我的课本上说霞多丽的特征就是毫无个性,可塑性强,不同的酿造工艺和酿酒师的设计理念会让这种葡萄散发迥异的风格。在本书种作者用“纯白”来形容,简洁大方,还带着一丝文艺。梅洛是我的心头好,用“馥郁”来概括果味十足与柔和的酸度与酒体,太美了,简直要跪倒在我的小床上膜拜作者精准的修辞。我想能够做到如此简练与作者三十年如一日热爱自己的工作和葡萄酒分不开。
3在介绍完每种葡萄之后,作者会给出能体现这种葡萄个性风味10支葡萄酒的推荐,作者也强调了文中所介绍的酒并非该品种酒最优质的前十名,而是个性鲜明价格合理让人有购买欲的十支酒。不得不说侍酒师真的是一份关爱消费者,温暖人心的工作。作为葡萄酒才入门的我,自然会把前辈的指导,当坐标好好发掘。
4在来杯葡萄酒休息一下和了解葡萄酒的10个专栏这两个板块中,作者从多个角度介绍了葡萄酒、侍酒师与餐厅,同事也分享了他个人的经历。解说了一些较为专业和生僻的术语,提供给想进一步学习葡萄酒的亲们。不得不说日本人漫画的形象生动加上作者直观又凝练的解释,让很多对小白来说很难懂的概念具象化。比如说苹果酸乳酸发酵,由于我是学化学的,我会自然而然注意分子结构和化学方程式的变化,但是对于不熟悉化学的人来说就是天书。作者将苹果酸的味道描述为“咬了一口青苹果后,那阵让人不禁抿嘴皱眉的锐利酸味”,乳酸的酸味要比苹果酸圆润,刺激性更低,如同苹果酸和酸奶的区别。然后在漫画里,出现了酒桶里走出很多个快乐的小苹果,然后在经过该发酵环节后都变成了小圆球,再继续向前滚。(由于图靠近书脊不方便处理,喜欢的朋友可以看书)这样一结合就非常生动,即使小白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也会因为二者的巧妙结合牢牢记住。还有对于氧化还原过程的解释,作者说“氧化如同‘上了年纪’,还原像是‘内在成长’”,尽管这种解释只适用于对于葡萄酒各阶段的,但是作为一个提到氧化还原就想到电子转移的化学狗,我还是想点赞,大叔,你好有想法!
下图是文中对于微气候的解释,我只是为了展示可爱的漫画。
5何为一瓶佳酿?
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葡萄酒的本质是葡萄于产区环境生长,成熟、成长(熟成)后所形成的独特风味。他将一瓶好葡萄酒定义为“富有土地本身的个性、具有不同的熟成程度、与菜肴完美结合、拥有多样化的个性,再加上带有故事性。也就是说集历史、文化、风俗和逸闻于一瓶。这就是所谓的好葡萄酒。”我想这个答案是很有人情味的解释,我很喜欢,所以摘抄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我相信看完这本书,大家对葡萄酒不会再茫然。不会只能盯着木头箱子和满是外文的酒瓶发呆,以后诸多美丽的葡萄酒都会在你的眼中焕发夺人的光彩。爱生活,爱美酒,让这些集日月之精华的精灵们伴随我们的快乐与忧伤,抚慰心灵深处的柔软。
6在介绍侍酒师起源的时候,作者感概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无论什么人,都不能忘本。一旦忘记自己的本分,就算是走在自认为最正确的道路上,也有可能会走偏。这样的感慨虽是典型日式匠人风,却深深击中我。之前做课题研究的时候也是,研究过程中自然不断提出新问题,但最后跟着新问题走却忘记了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可笑,但的的确确是真的。研究问题抓住问题的本质,切中要害才是关键,做人做事切忌越俎代庖,滥竽充数。
一本有趣有反省和感动的书,一如葡萄酒一直带给我的趣闻和感动。作者能够把如此丰富的内容生动形象有条理地铺成出来,没有丰富经历和刻苦地学习是段不可能地。学生时代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读书的过程是把一本书从厚读到薄,才从薄读到厚’,在本书地阅读中对于那些精炼地词汇和直达味蕾和内心地描述,我深深佩服。作者的经历完美再现了如何正确读一本书,当然这是一本叫做葡萄酒的书。
由于作者帅气的样貌和对于葡萄酒的执着痴迷,让我想起了SMAP的稻垣吾郎。所以下期我要解读的是稻垣吾郎的《美酒贵公子》。
希望你们会喜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