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应用与研究(25)

作者: 辽东沈氏 | 来源:发表于2018-07-21 16:50 被阅读3次

    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财务方略(2007)

    事业单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法人组织,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截止2001年底,全国共有事业单位130多万个,人员规模达到2900多万人,广泛地分布在我国教科文卫等12大行业、100多个小的类别中。事业单位作为政府的附属机构,主要从事社会服务,它比企业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时常面临来自财务方面的困扰。许多事业单位因财务方面的问题而延缓发展的步伐,有些甚至还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因此,从财务的角度探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广开财源,扩大收入

        过去人们通常认为,事业单位不应该有经营行为,也不该有营利,其资金全部来源于外部援助。但是,这不等于事业单位就不能有营销行为。这是因为事业单位的存在和运转离不开足够的财力支持,而财产和经费的取得,除了靠财政拨款就是有偿的交易活动。在我国,国家是事业单位的投资主体,事业单位的运行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府为了缓解日益沉重的财政压力,改革了事业单位经费来源渠道,将事业单位划分为全额拨款单位、差额拨款单位和自收自支单位三类实行区别管理。除了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外,其它两类事业单位就要靠扩大经营收入来维持运行。而在注重商业机制的时代潮流下,事业单位通过营利手段力求扩大收入,就成为一种现实需要。

    在我国,即便是全额拨款单位,它所获得的财政拨款的数量也是有限的,同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有较大差距。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绝大多数事业单位的拨款呈逐年下降趋势。在有限的经费中用于刚性支出高达90%以上,仅够维持事业单位自身的生存,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实现它的持续发展。同时,事业单位的运行完全依赖财政拨款还具有一定的风险。这是因为来自政府的资助是有政策性的,如果政府因政策调整突然削减和停止对某项事业的资助,会对事业单位的运行带来重大影响。并且来自政府的资助不随服务的产出量浮动,客观上使提供服务多的单位经费更加不足,而提供服务少的经费略有节余。因此,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也有助于减少对政府拨款依赖,争取经济上的部分独立,改善生存条件,以便能有更加稳定、充裕的经济来源来支持自己的活动项目。其次,事业单位也不是与商业性活动格格不入的,它也要从事一系列商业性活动, 它要争取财政拨款,要做好财务预算;它还必须发挥其生产的功能,采用最佳的方法,使它的投入变为产出;它还要发挥人事管理功能,要进行人员的培训和安置等。因此,事业单位许多方面有类似于企业的运营特性,许多适用于企业的管理技巧,也同样适用于事业单位。这也是事业单位能够扩大经营收入,改善财务状况的原因。现在愈来愈多的事业单位都倾向于用增加营利收入的方法来达到财务上的稳定,这样要比外部捐款或政府拨款更可靠。

    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主要来源于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之外从事的生产经营性活动。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与生产经营活动之间的关系存在多种不同的情况,因此,也有着不同的财务处理原则:

    1.事业单位办企业,如果该企业是独立核算的,那么它是一个完整的企业,完全实行企业化管理与核算,因此应执行企业的政策和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

    2.事业单位办企业,如果企业是非独立核算的,那么这个附属企业与事业单位是一体,其生产经营性收入属于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性收入,应该执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

    3.事业单位没有附属企业,但其在从事专业业务活动的同时,附营一些生产经营性业务,这类附营业务的收入即属于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但不能独立核算,应该按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核算。

    4.某些事业单位,从单位的编制上是事业单位,但其经营是企业性质的活动,即其主营业务是企业性质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且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这些事业单位现实的做法是采用“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管理方式。因此,其会计核算主要执行企业的有关会计制度,其主营业务收入应按企业收入的核算方法进行会计核算。

    目前国际上与我国事业单位有着相同组织特性的是非营利组织。它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经营收入。在我国香港,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中经营收入占40%多;美国1995年非营利组织的收入来源于服务收费,服务收费占收入的56.60%。事实证明,事业单位可以做到既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社会职能,又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只有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社会职能。

    二、恰当分配盈利

    我们说事业单位可以同企业一样有营销活动。但是两者的目标和分配盈利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经济组织,盈利是企业能够存在的基本条件,而事业单位是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的服务组织,与企业追逐利益的最大化不同,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商业化经营管理手段,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更好地为公共利益服务。从这个原则出发,事业单位经营产生的盈利不得在所有者和运营者中间进行分配,不能用于该单位的成员谋取股息红利,而是应该转作该单位的专用基金,支撑事业单位公共利益目标的实现,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就要合理地安排支出结构。任何一个事业单位都会有一定的行政开支,并且也应当注重自身的能力建设,包括对员工的培训,资金才能得到更有效地使用,事业单位才能得以持续发展。因此对盈利部分,应当在绝大部分资金用于项目及活动支出的基础上保证必要的行政开支。

    同时,还要考虑人员考核和激励的需要。从分配上看,事业单位经营活动中的净收入,不能作为利润分配给所有者和运营者,但是不给予任何回报,不给予经济激励,则难以达到集中资金扩展事业的目的。因此在保证大部分盈利用于事业的基础上,将适量的盈利分配给管理者与所有者作为一种激励,才能吸引高素质专业管理人才,从而进行更为有效的经营活动,筹集更多的资金,实现事业单位的社会使命,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三、适度负债经营

        人们通常认为负债经营只能运用于企业而不能运用于事业单位。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八条规定:“事业单位预算应当自求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这可以说,我国有关法规不允许事业单位进行负债经营。然而,为了实现事业单位的社会使命,也需要扩大服务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条件,许多高等院校通过负债来筹集资金扩建教学楼与学生宿舍,从而适应了扩大招生规模的需要,这一实践证明了事业单位负债经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事业单位要敢于从银行贷款,更要用好银行贷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选择市场广阔和急需的服务公共产品,这样才能及时偿还贷款。还应注意的是,事业单位负债经营带来资金支持的同时,也因固定的利息支出与本金偿还带来财务风险。过度经营并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过度负债的公司不可能成为长寿公司,只有适度负债经营,才会保证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四、提高财务收支透明度

        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以社会的支持为基础,事业单位得到社会的支持,尽可能多地筹集资金实现其社会使命,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有很高的社会公信度,而事业单位的公信度主要决定于财务收支的透明程度。如果没有严格的财务制度,不能做到财务收支透明,那么事业单位的廉洁便得不到保证,资金不可能得到有效使用,必将导致社会公信度受损。

        良好的财务收支透明度,一方面要求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要认真负责,履行内部监督职能。积极推行财务公开制度,把涉及单位改革与

    发展、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主要事项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年度财务报告、审计报告,年度财务计划、投资计划,资产重组方案及执行情况,职工工资、奖金与劳务报酬方案,职工住房分配及住房公积金管理情况等作为重点,采取一定形式,及时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另一方面要接受社会监督,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一个问责机制必将建立起来。这个问责机制要对资源的流向及其效用进行监督,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应当每年定期编制财务报告,按期接受财务审计,公布财务报告与审计结果,并接受公众质询。然而,有关调查表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我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财务制度不尽完善,相当多的事业单位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做年度财务报告,或者虽做财务报告,但没严格审计。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只是应付检查的一种形式。为了实现我国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就应当规范财务管理,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确保财务收支透明度的提高,从而树立事业单位良好的社会形象。

          ( 本文写于2007年10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财会应用与研究(2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awh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