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如意之十之八九。
月有阴晴圆缺,
季节也有春夏秋冬。
大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只能改变我们自己,和自己和解,是最好的出路,也是最强之路,因为我们每个人,还是要有属于自己的立身之本的。
01 潜意识塑造自己
先说几个有用的习惯小确幸。
1 如果脑中一团浆糊,那就早上5点起,戴上耳机,打开纯音乐,去用笔在草稿纸上,书写所思所感。
2 如果生活没有方向感,那就根据困惑,去书中找答案。
3 如果生活方向感太多,那就勇敢的挨个花时间去试,不要踟蹰不前。
02 生活小事
昨天家里来客人了,媳妇的姐姐一家人。本来打算留宿的,说暖气太热有点受不了,打开窗户后,也还不行,后来即使时间晚也坚持要回去。我和媳妇只好选择接受。
完事后,媳妇开始责备我,说我什么态度。因为客人刚到家的时候,我俩发生了些不愉快。
起因是媳妇“命令式”口吻让我去买东西,还让我回来后,再把洗碗池的锅也刷了。
我觉得家里来客人了,媳妇应该开始“贤妻良母”式,主动承担起家务。也出于效率考虑的说到,“你去洗锅吧,这样我正好买东西回来了,锅也可以正常使用了。”,
之所以强调效率,是因为我觉得姐姐的孩子们上了一天课,可能早就饿了,所以饭越快越好,再一个饭后还得写作业。
但媳妇可能觉得我“顶撞”了她,此刻开始就结了“梁子”,懵逼的我,又不经大脑思考的问了一句不该问的话(问完就后悔了):“超市在哪儿?”。
这可好,整好给了个“发泄的通道”。媳妇拿出了进修“狮吼功”,但又不敢特意太放开(因为姐姐在,哈哈)的嗓门,对在门口,马上出门的我说:“老李烟酒铺!!!”。
吓得我一个急溜,赶紧关门走了。
......
整个事件的起因主要就是这样,再加上一些导火索,比如临睡前孩子老是哼哼唧唧,而媳妇爱美的待在梳妆台好久不动,我把长时间哄不住的孩子给她,她一句话怼过来,“我洗完脸,还没有抹油”,我傻了吧唧,不经思考的说了一句:“你都站这儿快半小时,赶紧摸一下,孩子想睡觉了。”
(我...)
至此,媳妇经由孩子的哼唧,我的催促,再加情绪的憋火之后,终于爆发了。
开始细数我的“种种罪行”,对她“态度不恭”,而我只能被动“装可怜”,说我今天在厂子里忙了一天,都没停过脚...
孩子看我俩近距离的“你一嘴,我一嘴”的吵架,怕估计是有些害怕。哼哼唧唧也不哼哼唧唧了,开始沉默的扣自己的指甲玩。
我以不要当着孩子面争吵为由,提前挂出了“免战牌”,一个人灰溜溜的出去了,很显然,我先“举小白旗”投降了。
(事情过去,今早上开始反思...)
我还没学会如何和别人相处(暂且称为问题1)。
还没学会当媳妇(孩子)和别人同时在的时候,如何对待媳妇,如何对待别人(暂且称为问题2)。
只相对学会了只有媳妇孩子在的时候,如何对待(暂且称为问题3),那就是勤快,顺从,哄着来,再加笑脸引导,多开玩笑。
对于问题1和问题2,其实概括起来,还是因为我的社交能力的问题,还有一个群体意识的问题。
和别人如何相处,我从上大学开始就变得自卑怯懦,最近朋友推荐的《平凡的世界》里孙利安上大学的例子,我能感受一二。
即便别人都平等看待我,但我还是有些自我看轻自己,觉得自己不行,不配。需要我自己长时间缓解,才能释怀,才算是真正成熟起来吧。
所以对于问题1和问题2,我因为有些惧怕社交,所以采用群体意识的处理方法,设想老家普遍的待客方式应该是如何的,男的挣钱,女的顾家。我去买菜,这点没问题,媳妇洗个锅,表现一点“贤妻良母”,是否也会更好呢?
我这样想,也这样做。可能因为这样,让媳妇适应不了,觉得和没人在家,我对待她的方式判若两人,进而产生了我“顶撞”她,不爱她,不在乎她的感觉吧,所以发脾气来回应我。
这么一分析呢,好像也的确是这样。
所以我决定暂且问题3,还是按照问题1的处理方式,顺从,勤快就好,保持一致性,尽量减少媳妇心中,我让她感受到的那种“心理落差”。
对于我来说,媳妇=家,孩子=家,不可割裂,我只能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然后在她们遇到困惑的时候,想方设法的调整自己,以她们容易接受的方式引导她们。
尽管我的能力不强,但我喜欢学习,我相信可以从书中日积月累的,一点点的找到答案,
03 结语
最近学完了付费课程《文本分析课》。里面提到了做笔记的策略,没价值,摘抄的可以不记,有价值,尤其是思维分析过程的值得记。
家是每个人的幸福港湾,家和才能万事兴。
心是每个人的精神源泉,心和才能万事宁。
俯心贴家,日子过慢点,温暖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