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电影内容
电影讲述了印度一对父母为孩子择校的故事,父母为了孩子上更好的私立学校,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惜代价搬到学区房,试图融入上等阶层的生活,但上等阶层没有人情味,相互之间有的只是攀比和炫耀,没有人情味,更多的是对你身份的不认同,即使你有钱也会心里暗自嘲笑你是土包子,不优雅。家长们不惜熬夜排队拿号填表,不惜代价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不惜撒谎搬到贫民窟,在贫民窟的生活教会了他们生活不易,但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让他们很感动。是在最贫穷的地方仍然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它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扇在那些富人的脸上。对于富人来说,贫穷是一件难以学习的事情。对于穷人来说,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情他们坚决不做。可笑的是我们往往在贫穷的地方看到人性而被感动。好在最后的结局是夫妻俩幡然悔悟,私立学校的教育只是资源好、平台好而已,并不代表教育出来的孩子一定有健全的人格和自信宽厚的态度,他们最终送女儿上了公立学校,自己投资建设,确保穷人的孩子都有权利接收这样的教育。教育的公平理念由此传达出来。
《起跑线》观影感二、关于中外对比
电影反映的内容很真实,尤其是那些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在电影中被放大就显得更加感慨。关于起跑线,反映的不仅仅是印度教育的问题,谁说没有反映中国的教育现状呢?穷人的孩子从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了,他们没有资格没有机会没有钱去接触最好的教育,而后的生活也会异常的艰辛。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并非穷人的孩子智力差,也并非他们不够努力,在阶层的壁垒面前,不得不承认有些事情是你努力也无法改变的,你最多能通过获得更好一点的教育、更多一点的教育去改变现状,过得比以前好一点,但你始终无法改变整个社会。我不知道国外的教育到底是怎样的,也不知道他们之间的好坏到底在哪里,但电影反映的就像是国内真实存在的、普遍存在的现象。也许,我们今后也会成为电影中那样的父母,为孩子的上学、择校、教育等事情操很多心。国内外教育体制、教学水平确实存在诸多差异,只是这些差异能让孩子产生多大的改变,这才是教育的本质。否则,在哪里接受教育都是一样的。
三、启发和思考
但是至少这部电影给了我一些启发:
1.一定要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机会。很多家长挤破脑袋送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不是没有道理的,最好学校出来的孩子最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但是差学校出来的孩子氛围都是差的,你若让孩子在这些环境下待久了,也会受到一些不良的影响。不管影响如何,总是存在的。在好学校的孩子都是优中选优出来的,这样你的孩子也会积极上进。
2.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虽然家长很懂得好的教育给一个人命运的改变,但是逼迫孩子去学习也许会得不偿失,这就需要学会适可而止。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让他全面发展,有自信的生活态度,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宽厚善良的人格,只要他内心善良丰盈、健康快乐,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那么父母就应该少操心,享享儿孙福了。
3.努力赚钱,让孩子有机会选择更多。不得不承认贫穷真的限制了人的想象,富人的孩子可以接受各种钢琴、舞蹈、多国语言的培训学习,穷人的孩子还在玩泥巴。两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孩子气质一对比就知道了,前者温润儒雅、后者顽皮。至少在自己内心,想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有选择的权利,不然只能走自己以前走的路。
教育本身就没有公平可言,谁有权利谁有钱谁有天赋,谁就可以创造机会。对于普通人,还是尽力创造机会吧。但也别想着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就跟你把希望全部放在相信的人身上一样,都是靠不住的,会失望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