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初见

作者: 水穷处即云起时 | 来源:发表于2024-01-19 09:38 被阅读0次

            被苏轼盛赞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应该是所有喜爱旅游之人心目中的白月光吧。吾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次终于可以借参加杭州游学活动的机会,一睹其绝世芳华。

            刚刚抵达杭州,办理完入住手续之后,便迫不及待在周边四处走动。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果然出手不凡,尚未走出太远,一棵有着500年树龄但仍枝繁叶茂的古樟树便不期然地闯进了我的视线。以有数十倍于人的粗壮躯干,巨大的树冠仍是令其不堪重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倾斜了下去,势力范围竟已覆盖到了马路对面的区域。那粗大的躯干上布满了的斑驳的苔藓,似乎在无言地向我们诉说着其历经的数百年沧桑,令我们在它的面前不自觉地谦卑起来。

            与西湖正式会面之前,杭州当地作家、全程陪同讲解的朱老师便说,他很是羡慕第一次来杭州的人,因为初见西湖,会有一种惊艳之美。而做为杭州人,他已产生审美疲劳,再也找不到初见时的惊艳之感。因了这句话,我第一次的杭州之旅便有了一个明确的主题,即寻找初见西湖的惊艳之美。在返回的途中,却听到一位也是游杭州归来的游客说了一句“西湖也就这样啊!”使我强烈地怀疑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同一个西湖。所谓美人千面,而西湖之美亦是多种角度,需要耐下心来,慢慢地体会,浮光掠影式的游览可能并不适合。

            初到的前三日,天气或多云,或阴或雨,再加上较高的气温,令人感到燠热异常,很是不适。于是在第三日的下午,临时改变行程,将参观钱王祠改为乘游船到湖心岛游览,这是与西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才发现西湖之美,不仅要远观,更要近觑。泛舟湖上,弦窗外,湖上之清 风阵阵袭来,暑气顿消;远处湖光山色,被一层云雾所笼罩,青山远黛,近水含烟,像极了一幅绝妙的山水水墨画。人在画中走,画在景中游,观之令人忘忧。

    泛舟西湖

            第四日行程的下午,团体行程结束后,我离队独自一人骑着单车绕行杨公堤,方能领会初到杭州那天邂逅的古樟树只是一个小小的序幕。西湖周边的参天古木随处可见,动辄便逾百年。骑单车穿行在这遮天蔽日的古木林中,便如同在时空的长廊里穿梭。骑累了,便坐在湖边的长椅上。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高空中时不时有不知名的鸟儿三三两两地飞过,转瞬又消逝在了暮色里;一只鸭妈妈率领着十来只鸭宝宝悠闲地从岸边游了过去。正值日落西山时分,但因上午下过雨,下午虽然转晴,夕阳在厚厚的云层中时隐时现,绚丽的霞光似乎要努力穿透云层,但并没有完全成功,最终缓缓地隐入了远山之后。面对此情此景,我感觉整个人都进入了一种虚静的状态。返回时,漫步在苏堤之上,夜色初阑,西湖岸边华灯初上,灯光璀璨,华彩异常。尽管并不是旅游旺季,但傍晚时分游人游兴正浓,仍是人潮涌动。我理解了何以五一假期时会有“断桥要断了”之言。

    西湖夕照

            苏大学士曾云:“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因此自古至今,那些文人墨客,政要巨贾,甚至黑帮魁首,各界社会名流,无一不钟情于西湖,纷纷选择在西子湖畔安家筑室,或选择身后长眠于此。为将西湖美景收入眼底,可谓熬费若心。西湖沿岸的位置,自然能抢得先机。而稍后面一些的位置,便不得不大费周折,另辟蹊径,方可达到上述目的。一座据说原主人患有有腿疾的院落,建在半山腰,那高而陡的阶梯,令人望而生畏。以至于游学团中几位年长者放弃了登山一睹庐山真面目的打算。待我们几人气喘吁吁上去站定之后,才发现主楼前的平台所在高度,乃是观景最佳处,可将西湖美景尽收眼底。瞬间明了,其不便与其所得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西子湖畔的名人旧居、纪念馆及墓碑,磷次栉比。每一个院落的背后皆是一个故事,一段动人心魄的历史。熟悉杭州历史的朱老师一一为我们讲述,如数家珍。晚上游学讲师李老师则以杭州当地的历史名人为珠,以历史为线,娓娓道来,串连成一串串闪烁着思想光华的精美项链,送给了每一个学友,给人以无穷的启迪。初次参加此种形式的活动,亦游亦学;老师学友之间,亦师亦友。视觉的冲击与思想的碰撞交相辉映,产生了不同的火花与光芒!

          在杭州行程的最后一日,天气完全放晴,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之下,西湖的山水更是明丽绝伦。此行的运气可谓极佳,恰好凑足了苏轼诗中的“波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晴空万里的天气,日暮时的晚霞定是惊艳无比。但由于这一日事先已安排好其他的行程,不得不离开。未能一睹晴空之下西湖夕照美景成为此行一个小小的遗憾,但也因此会预示着我定会再次来到杭州,期待西湖惊艳之旅的续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湖初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bod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