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母亲,也是一位幼儿教育的工作者。几十年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在这件事情上,要和孩子多交心,多交流,但是绝对不能因为他的哭、闹、等胁迫方式而妥协满足他的要求。

很多孩子都会使用这种有点“耍赖”的方式来试探父母。
父母不给想要的东西怎么办?哭。父母让他吃蔬菜,不想吃怎么办?哭。想出去玩了,父母不同意怎么办?哭。
有时候年轻的爸爸妈妈见不得孩子掉眼泪,或者是因为在某些公共场所顾及周围人的感受而选择了妥协,这个时候就是养成了孩子不良习惯的开始。
孩子从第一次的得逞,就会学会一个经验—“原来父母害怕我哭,我想要什么东西,只要哭就可以了”。而且以后逐渐会上升到“只要父母满足不了我,我就哭,哭到他们满足为止”。
且不说父母是不是能一辈子永远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就算父母愿意,并且有这个能力,也不能养成孩子这种不良的习惯。因为人迟早要长大,迟早要走进社会,迟早要与其他人相处,如果他相处的方式就是用这种“胁迫”的手段,那他还是会始终过的不快乐。
当孩子因为得不到想要的玩具,就在玩具店哭闹的时候,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冷处理这件事情,如果担心孩子的哭闹会影响到其他的人,那么先将孩子带回家,无论他哭的再厉害,也坚决不能妥协。
随后等孩子冷静下来,再慢慢地与孩子进行交心沟通。告诉他妈妈今天很难过,因为宝宝今天的表现非常不友好,妈妈平常给你买了那么多的玩具,今天没有买给你,你就用哭闹的方式来影响了很多周围的叔叔阿姨,你自己觉得对吗?
这个时候的孩子通常都已经慢慢的恢复了理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家长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
“如果你真的那么想要这个玩具的话,你必须好好的跟妈妈爸爸沟通,为什么这个玩具就必须要?它跟其他的玩具有什么不同?你要用它来做什么?”有的时候孩子真的会说出一些让你意想不到的成熟的话,你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来教育孩子逐步成长和正确表达自己的诉求。

孩子也因此能学会,哭闹是无法强迫爸妈做任何事情的。
千万不能抱着对孩子息事宁人的方式,一步一步的退让,家长因为孩子哭而满足他的诉求,只会让孩子学会一个错误的经验:就是眼泪可以换得所有。
【更多的育儿知识继续更新,请点个关注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