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美国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明尼阿波利斯的一名非裔黑人,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被怀疑使用假币,遭到白人警察的暴力执法,不幸身亡。霎时间群情激愤,纷纷走上街头示威游行,甚至有些已经演变成了暴力打砸抢烧。
而在现场,警察更是对示威人群进行了强力的还击:
开枪射击、汽车碾压、橡胶弹、胡椒弹、催泪瓦斯等无所不用其极。
更过分的是,对于现场报道的记者也实行了无差别攻击。
“第一次(感受)眼睛睁不开,全是眼泪,眼泪鼻涕一大把。”
骚乱中,在现场报道的中国记者不幸遭遇催泪瓦斯袭击。
示威活动进一步恶化升级。
示威者集结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总部大楼,砸碎CNN大门玻璃;
组队哄抢各大商场以及LV、苹果等店铺;
美国示威者哄抢物资
甚至聚集在白宫门口,特朗普被迫到白宫地下掩体躲避,
被称作“总统的教堂”的圣约翰教堂也被示威者放的大火吞噬。
在骚乱现场,有人认出了这位年轻的记者。
他叫刘骁骞,央视的一名驻外记者。
自美国疫情爆发到抗议示威,他一直坚守在前线。
示威现场的一次实况转播中,他一句话还未说完,示威人群突然出现骚乱。
可能是警察采取了投放催泪瓦斯、辣椒弹等强制性措施。
为了安全考虑,他也紧急撤离现场。
在撤离的过程中仍不忘分析当下的情况。
在这种危险情况下报道,这并不是他第一次。
鲜有人知道,这位看起来瘦弱的男生,曾冒险只身前往巴西毒窝......
刘骁骞第一次被大众熟知时,他刚刚结束了对巴西毒贩的采访。
到过那里的记者,几乎没有一个能活着出来。
就连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军人都不敢贸然进入,何况他还是手无寸铁的普通人。
所以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里约的地狱和天堂之间只有10分钟的路程。
为了消除毒枭们的顾虑,也为了自身安全,他先找到了一名中间联络人,并说明了采访的意图。
向他们保证事后会对图像进行马赛克处理。
艰难等待了一个多月,才得到了允许。
图片来源:《走进“上帝之城”》
在全副武装的毒贩带领下,刘骁骞和他的团队穿过重重关卡。
每一个都有重机枪把守。
面对着枪支弹药、毒品、凶神恶煞的面孔,刘骁骞从容不迫。
图片来源:《走进“上帝之城”》
交谈的过程中,他显得格外的轻松。
狂欢节这天,负责人告诉他,因为世界杯将近,对毒品的需求量也特别大。
他们不得不加派人手加班加点。
在毒品交易市场,他看到了毒贩们真实的交易场景。
有一个毒贩在那里站岗,把自己包裹的很严实。
刘骁骞走了过去和他聊起了少时的梦想。
“我最早是想成为一名消防员,因为可以救人。现在已经没有想那么多了。”
毒贩是这样说的。
在这里,除了帮派之间的厮杀以及与警察的争斗,内部人员之间也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
有时候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陷入危难的境地。
图片来源:《走进“上帝之城”》
一天晚上,在和毒贩负责人聊天时,刘骁骞说了一个词。
或许是听错了,误解了其中的意思,毒贩极为不满。
刘骁骞也感受到了他们的愤怒,便更加小心翼翼。
这只是平常中的一个插曲,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
从巴西毒窝回来以后,刘骁骞一夜成名。
“曾经觉得他(刘骁骞)好娘,这件事后感觉他好man。”
他的一个同学小丁知道后,也表示很惊讶。
把生死度外,揭露不为人知的秘密。
明知山有虎,他还是毅然走在了前面。
谁又能想到,眼前这个敢于勇闯毒窝的年轻人,小时候却是个胆小内向的孩子。
1988年,刘骁骞出生于福建泉州。
因为声音比较细腻,在同学眼里,他一直被称作“娘娘腔”,还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负。
图片来源:网络
一次,班里的同学不小心打破了他的保温杯。
他哭着就跑回了家。
尽管他内向胆小,但是他的成绩一直都是班级里名列前茅的。
而且有着极高的文学造诣。
每次在语文写作课上,他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对事情提出自己的见解。
写的文章一直都被当做优秀范文供同学学习。
语文老师也常常称赞他:
“他的阅读量很大,是一个文艺性的青年。”
大学时,考入了中国传媒大学葡萄牙语专业。
但他一心想成为一名记者,大学期间,凭借其优异的成绩多次被派往国外大学交流。
一次偶然机会,参与了南非足球世界杯报道。
2010年大学毕业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成为央视的一名记者。
也许,他的人生已经有了定论,但他从来都不甘于平凡。
看似柔弱的内心,却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
这也为他后来的经历,埋下了伏笔......
巴西的那次惊险之旅后,也让他明白了什么才是一个记者该有的责任。
28岁那年,刘骁骞再度踏上了“征程”,
他要去采访的,是全称“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的一个反政府武装组织。
图片来源:网络
可那个时候,“哥武”和政府军尚未达成停战协议,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在他之前,从来没有一个亚洲的记者到那里去。
他,是第一个。
个中凶险,如非亲历,必然是不能明白的。
一名西班牙的记者来采访时,被绑架;
另有两名当地记者也被劫持。
这些真实的案例,就发生在刘骁骞到达那里的前一个月。
为了能达到此行的目的,他多次向“哥武”的高层进行交涉和申请。
终于,他的坚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数月之后,“哥武”高层批准他进入采访。
但时间只有72小时!
一些简易搭起的竹楼,四周被植物包围,看起来是个非常适合隐藏的地方。
竹楼周围每隔一段距离都设有岗哨,
桌子上是各种不同的枪支弹药。
图片来源:网络
而在内部,刘骁骞发现了一些特殊的群体。
一群女兵和童军。
其中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年龄大概20岁上下。
他告诉刘骁骞:
“我在这里三年了,我弟弟也想加入,但我不想看着自己的亲人在战斗中死去,就没让他来。”
如果他没有加入这个组织,或许会有个不错的未来,
可这一切都破碎了。
更危险的是,由于尚未停战,营地随时都有遭遇空袭的可能。
“我来之前把房屋都给收拾了一遍,该交的费用全都交了。
如果我这次回不来的话,人家到我家里调查或者说退房的时候,也不会让别人觉得我不爱干净。”
他也曾恐惧过,一度想过放弃。
但他知道,一份责任,一份担当。
如果不能阻止恐怖势力的发生,那就将真相揭露出来。
两次的经历,让刘骁骞变得愈发成熟老练。
骨子里透着的那种从容和坚毅,从来都没有过改变。
为了揭开毒品可卡因的生产秘密,
2018年,他来到了有着“可卡因之都”称呼的麦德林。
图片来源:《寻路“银三角”》
那是在毒枭密切监视下的“无人区”。
取得了毒贩的批准后,跟随着毒贩进入到了制毒区。
在那里,他用相机记录下了制毒的部分过程。
一些机密过程,被毒贩阻拦而未能拍摄。
木头搭建的简易棚子下,是一块块白色的胶状物,那便是可卡因的半成品。
由于大量的种植古柯(可卡因原材料),当地人和缉毒警察常发生冲突。
纵然危机重重,也不能退缩。
在他眼里,这考验的不仅是记者的责任,更是一种能力,一种在未知的危险情况下处变不惊的能力。
在众多的一线记者中,刘骁骞只是一个缩影。
叙利亚战争爆发后,90后战地记者杨臻到难民营采访。
他看到一个小女孩,穿着破烂的衣服,瞪着大眼睛,有三四岁的样子。
这一幕让杨臻有些心酸,他递给小女孩一颗从国内带来的大白兔糖。
女孩把糖果塞进嘴里后扑到妈妈怀里,哇哇大哭。
原来,在交战区里,一包白砂糖标价已经超过100美元。
而这个可怜的女孩从出生到现在从未尝过甜的味道。 杨臻(左一)在叙利亚
还有更多像他们一样的记者,从来就不畏惧困难。
每当有重大事件发生,是他们最早出现在了第一现场。
哪怕,那里危机四伏;
哪怕,会献出生命。
困境面前,他们还以微笑,
而唯一的追求,就是能把那份关怀传递出去。
一支笔、一台相机,记下的是真实,留下的是大爱。
正如杨臻所说:
我不能停下脚步,停止记录。
因为我的心底总有一个声音:我害怕,配不上他们的苦难。
在这个时代,害怕的是得不到的真相。
更害怕,失去这些义无反顾的人。
素材:1.央视特别节目:面对面《刘骁骞:走进“上帝之城”》2.《寻路“银三角”》3.闽南网|晋江小伙刘骁骞揭秘哥伦比亚武装力量背后的故事4.新华网|我从战地来——90后战地记者杨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