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小城的书店记忆

作者: Cristal和羞 | 来源:发表于2017-02-21 15:31 被阅读188次

     

    哈德门香烟

     我始终记得若干年前,七月清凉的早晨,爸爸送我去奥数班,旧南街街口,吃过爽口鲜香的馄饨,坐在那家狭窄的书店门口,捧着一本连环画,听着市井的吆喝,感受所谓人间烟火的气息。书店不足2平米,我忘了它的名字,只记得低矮的墙上,贴着哈德门香烟的广告--那时候香烟广告还没有被明令禁止,广告上那些袅娜精致的美人们,是记忆里独有的风景。

    哈德门香烟广告

     关于这座小城的书店记忆,好像在最近小城吵得火热的一起事件中被唤醒。记忆里小城还不是“中文”“文华”和“教育”这三家书店独大,它们霸占市场的原因,也仅仅是因为学校老师和书店老板相互勾结,指定教辅书,统一定价,牟取暴利。

     可是随着城市变迁淡去的,还有永远退出历史舞台的,还有另外一些书店。

     十多年前的暑假,父母忙于照料生病的弟弟,于是在中阳县图书馆给我办了一张阅览证。中阳县图书馆在如今旺东楼旁边,是一幢与周围楼宇格格不入的黄墙绿瓦的中式建筑。在那里我安静坐在那里,度过了一个充实的假期。即便多年之后,我依然感谢那个暑假,正是在那里静坐的时分,我阅读了大量的少儿读物,科普类和传记类是我的最爱。在那里,受着知识滋养,我的世界观第一次开始被塑造起来。我泡在书海里遨游,那时以为时间没有尽头,一切都会保持原样不会变迁。直到后来,县图书馆被早餐店取缔,从此这古色古香的建筑入驻了包子麻辣烫烙饼黑米粥,再也闻不到当年满街飘荡的书香。

     在县图对面不远处,还有一个窄小的书店,叫“三味书屋”。别看这个书店有这么一个富有文学趣味的名字,里面的盗版光碟和小黄书可是不少。要是在今天,绝对会改名作“三味书污”。里面的书籍大多是各种盗版合订本,往外租借,5毛钱一天。在那里我看完了“安妮宝贝全集”“余秋雨全集”“韩寒全集”——哪里管“韩寒”二字有没有被印成“韩塞”,也不管那时候读的贾平凹是不是韩寒当盗版写手时写的。我只顾埋在小角落里废寝忘食地读着,每翻一页都小心得怕被别人发现,想读得特别快,赶紧读完赶紧跑开,这种在书店看书的感觉就像偷书一样。难道不是吗?我已经把书上精华的部分全部吸取,那剩下的部分,于我而言,只是一堆废纸。那我这样的行为不是和偷书无异?——但我还是怀念那种惴惴不安窃取知识的心情。

     烈士楼下,现在只有四家书店分布,每一家书店,我都熟悉得很。他们分别是新华书店、教育书店、文华书店、中文书店。

     为什么要把新华书店放在最前面呢?因为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家。没有老师和这样的国营单位合作,所以它就受到了冷落。但是对于我来说,新华书店的存在和搬迁,都有特别的意义。记得新华书店曾在小学门口,放学后呼朋引伴地去翻小人书。后来的很多年,新华书店搬迁到了县医院门口,原耀宇超市楼上。环境幽雅,靠窗有几排座位。透过落地窗看外面,完全像在看另一个世界,世间依旧熙攘,可这里有一方净土。整个世界明朗清晰地呈现在你面前。十三岁的时候坐在窗口的位置上,那时第一次邂逅歌德。抬起头,遇到了一位挚友。这种不谋而合,让我们内心各自欣喜,而又不表露在脸上。从那以后,我们相互借书,相互写信,相互送明信片,相互记得。

     其他三家书店,虽然性质类似:面向中小学生、以教辅书和课文相关阅读书为主。但是终究也有不同。

     中文书店比较暗,老板娘时常不开灯,除了教辅书,其他书都年代久远,蒙着厚厚一层灰。老板娘时常端着碗,一边卖书一边吃饭,提高嗓门很高训斥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这个做生意的妇人和普通街巷的家庭主妇没有任何区别——没有一点作为商人的技巧。

     文化书店的老板娘是个圆润富态的女人,她不像中文书店的老板娘,她一看就圆滑老练,说话八面玲珑,却让人不敢亲近。他们家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让我念念不忘的,是小时候读童话书。我坐在厚厚的书堆之上,又被其他厚厚的书堆掩护,读了很多心爱的童话。郑渊洁和杨红樱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儿童作家,郑的童话想象力和冒险力爆棚,杨的童话更多关注自然和人性。但无论哪一种,都让我爱不释手。小时候每次父母对我成绩最大的嘉奖,就是文化书店的一本新童话。

     教育书店门面很小,书也很单一,就是教辅书。书店老板娘是我初中数学老师的高中同学,和我们几个同学关系不错,时常送一些教辅和习题回去给我们用,她送我的一本小字典我一直用到高中毕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被很多人询问购买地址。这个老板娘和我们很聊得来,直到现在我才感觉到,许多成人面对十几岁少年的态度,往往都是经验的说教,甚至如今的我,对小自己几岁的弟弟妹妹,都忍不住要把他们当作小孩,忍不住要拿出几句所谓的“经验之谈”。我当时只是觉得她是个很健谈的人,现在我觉得她平等地对待同学们,平等地和所有人做朋友。和她相处格外亲切舒服。说实在,我尊重她,并且钦佩她。

     他们家在一中附近也有一家同样门面的教育书店,我在高中的某个周末拜访过一次,那里的老板似乎是他的丈夫,我买了两本杂志,也对这个书店仅有一面之缘和模糊的记忆。

     这么多年买书,也总结了一些心得。比如说教育、文华、中文书店三家的教辅书都是原价卖,但是新华书店的教辅书通常是五折到七五折,如果你不小心丢了课本,在新华书店也可能买到。

     但是如果你要买其他类书籍,文学类啊,工具类啊,教育、文华、中文反而会很便宜。相对来说,文华贵点,它是按折扣的,而其他两家可以讲价。新华书店虽然贵点,很少有折扣,但是书比较新和全,有时候会送一些纪念性礼品,精美书签之类,比较有收藏价值。还可以买到市场上少见的《文艺风赏》和《萌芽》,全年打折。

     买字帖的话,中文书店最全最便宜。买各种老师推荐的“系列丛书”,建议去文华。如果你想去找有趣的人唠嗑,可以去教育。

     当然也有一些流动性的书店,也是我一有耳闻就马上去光顾的地方。文化活动中心的书展上,我对欧洲历史如痴如醉;集会上的书铺,十元三本的价格让我心动不已。

     回到最近的热门话题:学校老师和书店老板串通勾结,垄断市场,抬高价格一事被揭露举报了。书店为了息事宁人,干脆关门了事。记者去学校调查,结果遭学校保安毒打,引起公愤。加之一中老师的假期强制补课,更是引燃了公众对教师愤怒的火药。

     我依然记得小学时有一次和同学去买书店买老师指定的书,同学的钱差五毛,我俩没有多余的钱,可是书店老板一分也不肯少。我和同学又骑自行车跑了好远回到他家拿了五毛钱。五毛钱压倒英雄汉,那时候我们也知道五毛钱不多,可是人家就是不肯少,我们从小就知道世界残忍,而幼小的我们只好默默承受。

     放假的时候,老师总会指定几本阅读、几本习题、几本字帖之类。而我深深清楚老师们和书店肯定会从这些指定的书中赚取高额利润。我就偏不买老师指定的书:老师让买A阅读,我偏挑一本B,老师让买A字帖,我去买C,老师让去A书店买,我就去D书店……开学收作业,我的作业肯定在和那些整齐划一的作业中显得鹤立鸡群。但老师也不会说什么,或许是心虚,也或许是我作业的质量确实无可挑剔。“只要做好作业就行了,管他做哪本作业呢?”当时的我也没有那样的胆量和渠道和老师正面对抗,我只能这样在暗地里做着力所能及的反叛。

     我一直很理解为什么家长希望我成为医生或者老师。医生可以领红包啊,老师可以收礼啊,补课啊,衣食无忧。再强硬的人,也会向这两种人低下头:为了家人的健康,不得不向医生投降;为了子女的教育,不得不对教师投降。

     可我一直不想成为一名学校老师,是因为我打心底里觉得这个教师职业高尚。我不想近距离接触和融入这个群体,看到一些不为人知的黑幕,从而颠覆我对这个职业的认识。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配得上“人民教师”这个称谓。但我不否认有大批诲人不倦、浇灌桃李的真正的人民教师,我不希望另一些人去玷污这个光荣称谓,贬低人民教师的牌匾。

     初中毕业,不满十五岁,我决定离开这座城市,独自在外求学。但闲暇时我依然会漫步在这小城街道,细细打量每一家店铺的变化和街上每一个人的神情。


    在我小的时候,70后的父母和90后的我们都没有接触网络,那时候微信还没有出现,微博也没有上线,掌控QQ和MSN世界的,大多是80后的年轻一代键盘侠们。


     如今,所有年代的人都开始玩微信,各种真真假假的同城消息每天都在群里疯传。此时,举报书店的家长才站起来了,80一代的他们00后的孩子也大多步入了小学的大门,他们作为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第一批人,大都接受了比父辈祖辈高出数倍的教育,他们也是作为新新人类最早接触互联网、最早的一批网民们,此事一出,他们拍照摄像,口诛笔伐,再通过微信群里50,60,70,80,90甚至00后的口口相传,最终对于这种乱象起到了有效的遏制作用。

     书店的关门,不能说是互联网、智能手机、移动通信兴起之后必然的趋势和必要的妥协。书店不应是互联网时代的牺牲品,腐败才是。

     每次听到别人讨论到贾樟柯,说贾樟柯来自汾阳这座小城时,我总会兴奋地喊起来:我的家乡,就和汾阳属于一个市,汾阳是个县级市,我们那个小县城比汾阳还要小很多很多……别人都会不屑地看着我。

     可我就是一个来自一个十八线小城市的姑娘啊。


    一座城市就算它再小,也应该有可以是破破烂烂的一个电影院和一个真正像样的书店。电影透视梦想,书店窥探现实。


     如果两者一定要选其一的话,我会选书店。

     我还是相信,在各种教辅书全线占据各大书店的同时,依然能有小孩在各科那些花花绿绿的练习题和试卷下,看到那些尘封已久的真正的文学作品。

     我真想呼吁家长朋友们,给孩子少一点时间做题,多一点时间阅读吧。

     可是这话一说我就立马没了底气了。我是谁呢?我凭什么说这样的话呢?我又没有考上清北复交这样的名校,我也没有参加那些大火的诗词大会、成语大会,我甚至看都没有看过。我不是什么教育成功的典范,我也不是什么全县知名的作家、教育家。我的身份,仅仅是普普通通毫不出彩的大学生。我凭什么说这样的话?谁会听我这样的话呢?

     只希望会有人和我想的一样从而用在孩子的教育上吧。


    这是一座不文艺的小城,对不起,文艺青年们要真正在这里感慨停留的话。你最多能看到我N年前日记里的这些记录:200x年x年x日,天气,阴。再翻一页,多云;再翻,大风;再翻,大概,就只有冷了。


     你要问问我们文艺青年一般都干啥,我们通常爱扭扭秧歌,吹吹唢呐,敲敲腰鼓啥的,这都是我们这里标准文艺青年的行当,真的,不骗你。

     再小的一个城市都该有它本来的样子,书店也是。只要这个城市的新华书店还在,我就觉得,闭塞落后的这里没有被正统主流的文化和思潮所遗忘或抛弃,它就依然被知识所宠爱,依然被上天深深眷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b959a256f1d5:我的梦想是能开一家书店: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 哎吖喵:依稀记得~这座小城的书店是我当初最爱驻足之地~因为和书店老板的相识~让我可以在那最繁忙的六年里找到一个静心栖身之所~看书~亦是当时的唯一乐趣
      • w的二次幂:就小学跟前的新华书店是不是后来才有的?
      • b502d061bf97:一字一句的看完了,写得不错!
        -某只装作路人的大黄
        Cristal和羞: @暴走的基里连科 你咋登上简书的

      本文标题:一座小城的书店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dlu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