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瓷赏珍
品赏三只宣徳蟋蟀罐(蕉石堂古瓷赏珍之十二)

品赏三只宣徳蟋蟀罐(蕉石堂古瓷赏珍之十二)

作者: 韦弦 | 来源:发表于2018-08-26 09:47 被阅读0次
    品赏三只宣徳蟋蟀罐(蕉石堂古瓷赏珍之十二)

    品赏永宣蟋蟀罐

    陶瓦斋主人

            蟋蟀罐是养斗蟋蟀之物,俗称"虫罐"。

              蟋蟀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 1.4亿年的历史,古代和现代都有玩斗蟋蟀的习俗。

              斗虫始于何时?目前看到的宋代顾文荐撰写的《负暄杂录》有如下描述:"闻斗亦始于天宝间,长安富人镂牙为笼而蓄之,以万金之资,伏之一啄,其来远矣。"

              目前唐代斗虫的实物和唐代文献记载斗蟋蟀的文字未见,天宝年间就已有斗蟋蟀活动还是听宋人这么说。但宋朝玩虫斗蟋蟀则是诸多文献有明确记载的。

            宋词人姜夔《咏蟋蟀》的序中说:"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好事者或以二三十万枚致一投。"南宋还出了一个官至宰相的蟋蟀玩家贾似道,他还写了中国第一篇研究蟋蟀的文章《促织经》。

            著名鬼怪小说《聊斋志异》中有一个故事叫"促织",讲到宣德皇帝喜欢斗蟋蟀,由于正史中对此避讳不提,以致人们大多仅仅将其作为故事来听。

          其实,蒲松龄也不是瞎编故事,蟋蟀的养斗,到了明代玩斗之风大盛,宣德皇帝不仅喜欢而且擅长玩虫,有"蟋蟀皇帝"之称。同样是玩,性质与贾似道截然不同。宣宗朱瞻基自幼好学,熟谙兵事,且工于诗文书画,他的艺术才华和爱好,必然会促进明初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宣德青花瓷达到的巅峰水准便是实例。宣德爱玩蟋蟀,但不误国事,成为一时风尚,自然也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娱乐内容。万历二十年的进士袁宏道在《促织志》有如下记载:"京师人到七八月,家家皆养促织,瓦盆泥罐市井皆是,不论老幼男女,皆引斗以为乐"。"斗盆筒罐,无家不贮焉"(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可见明代斗虫之风盛行。与之相应的则是明代蟋蟀罐烧制数量非常之多。

            沪上陶瓦斋收藏的永宣瓷中有三只不同品种的蟋蟀罐,颇具代表性,兹予介绍,以飨热爱中华古陶瓷文化的同好:

            1.宣德青花麒麟纹蟋蟀罐

    品赏三只宣徳蟋蟀罐(蕉石堂古瓷赏珍之十二) 品赏三只宣徳蟋蟀罐(蕉石堂古瓷赏珍之十二) 品赏三只宣徳蟋蟀罐(蕉石堂古瓷赏珍之十二) 品赏三只宣徳蟋蟀罐(蕉石堂古瓷赏珍之十二)

            "玩虫一秋,玩罐一世"。虫罐不仅是玩虫必备之物,亦是玩虫者的收藏之物。目前国内外馆藏蟋蟀罐中年代最早的应是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宣德年制仿宋贾氏珍玩醉茗痴人秘制的蟋蟀罐。但长久以来民间蟋蟀罐收藏有一认定的排名:永乐官窑、赵子玉、淡园主人、静轩主人。

          此件青花蟋蟀罐高13cm ,罐径13cm,其高度较通常10cm 左右的普通罐要明显高出一截,说明此形制非普通标准,而罐身罐盖分别绘制三只驰骋在灵芝花卉间的瑞兽麒麟,青花钴料沉入胎骨,绘画精到,麒麟矫健而灵动,苏麻尼青呈色,器物规整,呈永乐时期官窑的诸多特征,让人们从实物感知永乐官作虫罐排名领衔之魅力所在。

            2.宣德青花地黄彩芦雁纹蟋蟀罐

    品赏三只宣徳蟋蟀罐(蕉石堂古瓷赏珍之十二) 品赏三只宣徳蟋蟀罐(蕉石堂古瓷赏珍之十二) 品赏三只宣徳蟋蟀罐(蕉石堂古瓷赏珍之十二) 品赏三只宣徳蟋蟀罐(蕉石堂古瓷赏珍之十二)

        罐 高11公分,足径13.5 公分。 青花色地浓艳酣畅,罐身和罐盖分别绘制的三对 ​​​在芦花衬映下佇立、嬉戏和飞翔的鹭雁,几枝硕大的金黄色芦花在微风中摇曳,画面恬静雅致,神静气闲,一派祥和景象,芦雁图作为中国传统纹饰,"芦雁"与"路安"谐音,因而各朝各代都受人喜欢。

            3.宣德釉里红海水瑞兽纹线纹孔蜘蛛钮蟋蟀罐。

    品赏三只宣徳蟋蟀罐(蕉石堂古瓷赏珍之十二) 品赏三只宣徳蟋蟀罐(蕉石堂古瓷赏珍之十二)

          罐高 10cm,该罐罐体上口直径15cm,口以下渐收,底无釉,底径为 10cm。

            此罐与常见的且出土修复器亦呈现的"平盖式"和"坐盖式"盖口不同(陶瓦斋前面展示的两罐均为"坐盖式"形制"),其罐盖用子口与盖连接。盖像一个反扣过来的浅盆,盖子顶上雕塑了一只蜘蛛作钮,盖面透雕了四个钱纹孔,蜘蛛与"知足"谐音,寓意知足者常乐。整器用釉里红的铜料绘纹饰,盖面绘海水纹,边沿绘钱纹。罐腹主题纹饰是海兽波涛纹,在波浪滔天的海水中,用留白的方法绘了五只海兽。罐体上沿处海水中留白,横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海兽波涛纹寓意"盛世太平"。该罐制作精细,胎质细腻,是宣德官窑瓷器精品,此种蟋蟀罐的形制相对稀少,而釉里红品种较青花则显得稀少些。

          在清宫旧藏宣德官窑瓷器 1174件中,却罕见蟋蟀罐。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人们公认的馆藏体系中永宣瓷最有权威的收藏,竟然也没一件蟋蟀罐,北京故宫目前藏有一件"大明宣德年制"款仿汝釉蟋蟀罐, 

            历史上的宣德皇帝少年得志,军政之余喜好虫草奇珍,曾指使太监到各地搜罗"鸟兽花木与诸珍异之好",甚至密令苏州知府况钟进贡蟋蟀千只。 1455年元月,宣德帝驾崩,其年仅8岁的儿子 ——正统帝朱祁镇继承。为防不谙世事的幼小皇帝玩物丧志,荒废学业,太皇太后张氏发布了命令:"将宫中一切玩好之物、不急之务悉皆罢去,革中官不差"。据文献记载,宣德帝死的当年,按照太皇太后的这道命令不仅砸掉了宫中所有的蟋蟀罐,而且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好尚未进贡的蟋蟀罐全部打碎深埋地下,一直到正统、正德时期仍停止烧造。

          1993年春,景德镇陶瓷考古所在明代御窑厂东门遗址附近发现了一窝状堆积的青花瓷片,经复原全为蟋蟀罐,其圈足与盖的内底都书有"大明宣德年制"的单行青花楷书款,据刘新园教授考证认为应该是明初著名书法家沈度所写或宣德帝御笔,这批珍贵文物的出土为宣德帝养虫和斗虫的雅好提供了最有力的实物依据,亦佐证了张太后发命令砸毁虫罐之说并非空穴来风

    品赏三只宣徳蟋蟀罐(蕉石堂古瓷赏珍之十二)

    喜欢中华古陶瓷文化的同好可关注陶瓦斋公众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品赏三只宣徳蟋蟀罐(蕉石堂古瓷赏珍之十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don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