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情绪

作者: 七乡师者 | 来源:发表于2022-03-24 23:45 被阅读0次

    学习绪管理的人定然不少,懂得情绪管理的人必然也不少,比如“ABC原则”的分析,又如“情绪四步法”的运用……

    但是,我们必须接受的是懂得控制情绪并不代表没有情绪或者不会遭遇情绪并进入消极情绪状态。当情绪来临时首先是接纳情绪,其次是调整情绪。

    接纳情绪就是允许情绪的存在,要感知它并调整它。这其中,正念训练是其中最有效的调整方法。

    前不久,在教师成长第一推动力研修班的学习陈春华校长讲管理情绪、在新网师由刘热生老师主讲的《科学学习的理念与实践》也学习情绪及其在学习中的管理。在之前,大约2020年2-4月,我在互加计划的教练型教师成长中也追随max教练和塔塔教练学习了情绪管理。

    所以,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总结和作业中,我写了题为《做情绪的主人》的近三千字感触。

    这两天很多同事或者说忠实的微友和粉丝向我开玩笑:记得做情绪的主人哦。

    对,在生活和工作中情绪必不可少,我们也都想办法做情绪的主人。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却被情绪所左右。

    这个星期可谓心情烦躁,好像因为一些控辍保学等之类的下村和支撑材料的整理耽误了不少精力,特别是分散了很多应该深入的、连贯的教育教学工作。

    当我们的课堂教学精力大部分被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其他琐事所影响或者打扰的时候,我们老师无疑就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境地。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一口气解读完一篇课文内容并备好课,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一口气批阅完作业,甚至于我们往往被很多杂事打断而没有时间和精力一口气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完成——很多情况都是被拖延和挤占,很多时候规定的授课时间内我们都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严重的时候和课程我们都要多增1-2课时才能完成。

    总之,无数的与教学有关或者无关的事项干扰得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支离破碎,我们要想完整地、专业地、专情地、专注地从教似乎很是奢侈。

    于是,很多时候,我们的老师就确实带有很多的情绪,而且有时难以掌控情绪。毫不夸张地讲,众多的繁琐事宜不要说想把四五十分钟的课上好,连五分钟的饭吃好都成了问题。特别身兼班主任或者其他管理人员的,更是压抑得足以让一个人变得内向——不想讲话了。或者变憨了——不想动了,上完课下来、处理好其他事回来、做好包保学生管理工作回来……坐在沙发上,不想起或者根本起不来,不想动,当然就不用说做饭和吃饭。

    我想,这大概是我们教师在教育新发展中所面对并及时顺应的必然,似乎我们的最高技能就是接受情绪,把心放平,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时间一样,干什么都是工作,何必一定要盯住课堂不放。

    或许,我讲这句话也带有消极的情绪,为什么?因为大多数的顺应并不是积极的表现,更可怕的是这样的顺应沉浸久了一旦爆发可能后果最为严重。

    当然,面对工作和生活,我们首选的应当是接纳和调整。举个我在一次会议后的调整,也算是正念练习的尝试吧。

    教职工列会,领导布置了三件事:第一、成绩跟不上的将做黄牌预警;第二,控辍保学不力的停课直至将学生劝返回校为止,教学任务自行安排调整;第三,下一年将调整十三人工作岗位……

    对于教职工例会,大家都非常反感和畏惧,每周一都要课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去迎接更多的合理或者不合理任务,每每得陪完任务总是情绪激动不已。

    自我觉察或者正念训练能减轻自己的一些痛苦。

    开始,把自己的身心调整到最舒服的状态。

    放松,放松,放松。

    深深地吸一口气……吐气

    深深地吸一口气……吐气

    再深深地吸一口气……吐气

    放松身体,放松思维

    慢慢地,不再想过多的任务

    心里默默地数1,2,3,4,5,6,7!

    7,6,5,4,3,2,1!

    慢慢地,转移了一点复杂的思考,不再想,已经慢慢地不再想任务背后的艰辛,不再想“可能还是不可能”。

    我再想:我不能改变什么;我会怎样做得更好;涉及到我的部分怎么更好地做好。

    深深地吸一口气……吐气

    深深地吸一口气……吐气

    深深地吸一口气……吐气

    身体和思考似乎放松了好多

    我不想任务的公平与否

    我不想任务的意义是否得当

    深深地吸一口气……吐气

    身心放松了很多

    除了要积极面对

    还想到了众多老师和自己一同“作战”

    深深地吸一口气……吐气

    似乎已经没有思维障碍

    似乎再谋划——

    我能怎么又快又有效地去完成

    似乎模模糊糊感受到工作带来的一点点快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接纳情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dxr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