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苏洵、苏轼和苏辙,都写了《六国论》,都是针对北宋王朝对内因循守旧,对外屈膝求和而作的,均是有感而发,遗憾的是都未全面论述六国破灭的历史原因。
然而,可贵的是他们能够从现实出发,针对现实,以史为据进行论述。
对于六国灭亡的原因,苏洵认为主要在于六国的统治者不敢与秦国抗衡,而采取赂秦以求苟安的政策,即“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观点极其鲜明,分析也鞭辟入里,令人信服。
苏轼的《六国论》,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苏轼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因。只要把那些“士”养起来,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了,国家就可以安定了。苏轼的文章明白畅达,结构严谨。
苏辙则从韩、魏两国所处的战略地位出发,认为齐、楚、燕、赵四国不知道厚结暗助韩、魏两国,却使韩、魏独挡秦兵,最终归附于秦,导致六国灭亡。即六国未能团结一致共同对抗秦国,反而目光短浅,见小义而忘大患,以至于“ 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苏辙的论述脉络清晰,分析精当,逻辑严密。
三篇文章相较,还是苏洵的更胜一筹。
苏洵的《六国论》论述精辟,气势纵横,一气呵成,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为大多数人所熟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