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写作第十八讲:藕断丝连的意蕴:段与段之间

学写作第十八讲:藕断丝连的意蕴:段与段之间

作者: 小金果 | 来源:发表于2019-02-23 05:35 被阅读19次

    原创:姚石之言

    我认为《匆匆那年》的副歌,写得是极好的。后来一查,发现词林夕。也就不奇怪了。

    摘下一段,来做这一次的引文:

      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

      是否还能红着脸

      就像那年匆促

      刻下永远一起

      那样美丽的谣言

      如果过去还值得眷恋

      别太快冰释前嫌

      谁甘心就这样

      彼此无挂也无牵

      我们要互相亏欠

      我们要藕断丝连

    最妙处在“互相亏欠”和“藕断丝连”上。

    人们对于文章的阅读过程中由习惯决定的,通常都是从前往后看,这就要求了在文章的写作中,要顺承着写作者的思路,并以一种读者能够接受的顺序去写出来。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篇文章的架构,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段落排列在一起的;而从语义的角度来看,这些段落则是一个又一个的语义片断(段)。

    每一个段落描绘一个或者多个面画,每一个段落说明一个或者一系列的动作,每一个段落讲清楚一件事,或者事件的一个部分,这些都是语义段。

    而在语义段与语义段之间,则是需要有串联起来的“纽结”。通过串联,语义相连,动态表现,从而呈现出了文章有完整意义。

    诚然,语义段落如同青砖,青砖与青砖堆砌在一起,会形成“看似坚固”的墙面,而使墙面变成真正的坚硬与坚固,则需要在青砖与青砖之间加上粘合剂。

    所以说,在文章写作过程中,要形成完整的篇章,必需进行串联。

    粗糙的粘合剂就像蹩脚的主持人,用食之无味的语言进行过渡,让人感觉到生硬且无趣,甚至会影响到语义的接收。

    高明的粘合剂则像是高明的歌手,如林志弦般,真假声自由的切换,在高音处绕着,引着听歌的人,也把心儿荡了起来。

    这粘合剂,其实就是过渡段,过渡段的高明处,其实就是“藕断丝连”。

    过渡段有两种存在方式,一种是独立的,自成一段。既可以是一笔带过的简约版,也可以是多笔描绘,文采斐然的富贵版,关键在于形成有效的时空或者事件的转换。

    例如:

      就在这一年的秋天,云福从这个国家的另一个角落出发,开启了自己的求学之旅。他的目标跟她是一样的,燕京大学。

    又如:

      有些人注意要相遇。比如云福和她。

    另一种方式则是隐形的,存在于上一段的结尾或者下一段的开头。从而顺其自然的过渡到另一件事情。

    例如:

      同一年的秋天,云福踏上自己的求学之路。他从家乡出发,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

    学写作第十八讲:藕断丝连的意蕴:段与段之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写作第十八讲:藕断丝连的意蕴:段与段之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hru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