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父母可能是我们一生中最大的“束缚”。在纯粹的童年,父母已经在我们空白的纸张上打好了底,我们终其一生可能就是在这张打好底的纸上描绘,还自以为是自己的原创。
我们那些灰暗的、一直以来难以被别人和自己理解接纳的,这些似乎根本无处安放的感受,其实就是来自于家庭,而且主要来自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一个人的童年真的很重要,它不应该被“早教”填满,知识什么时候学都可以,因为它一直都在那里,但童年时期的玩乐却不能,因为它一旦错过就再也没有了。没有玩乐的童年,长大后是不容易感受到快乐的。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可能是最大的误解。父母也有很多不称职的,他们说过自己的孩子“我真希望从未生过你”、、、这种言语的虐待会孩子缺乏自信而自卑。他们打过孩子,会让孩子恐惧,从此自认为不配快乐;他们操控过孩子,会让孩子觉得无力感,容易产生内疚。
即使父母骂过我们,打过我们,操控过我们,我们依然觉得父母是对自己好。这种深入骨髓的观念,会压抑我们感受,而我们却没有一点觉知。没有当时释放的,便会转移。当我们有了孩子也可能会莫名其妙的打骂孩子,这就是一种转移,一种强迫性重复。
父母是我们最大的情感支柱,也是我们最大的情感束缚。
我们无法改变父母,但却可以改变自己。学会情感独立,少一少反应,多一些回应。用书上的话来解释一下:
反应是指受情绪的影响为自己辩护的行为。比如,一个妈妈骂女儿自私。女儿说:“不,我没有,我总是为你着想,不管多累都会带你逛街、购物……你永远不满足。”情感一旦激发,你就陷入了情感束缚了。
而回应,则是通过使用非辩护性回应,温和而坚定地表明立场。比如,妈妈对女儿说:“我和你父亲需要有个住处,你真是个自私又忘恩负义的人。”
女儿:“哎呀,妈妈,看问题的方式真有意思”
妈妈:“我们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居然不让我们住在你家,我简值不敢相信”
女儿:“让你伤心了,我很抱歉”
妈妈说:“你到底同不同意我们搬过去住?”
女儿:“我得考虑一下”
妈妈:“我要知道你的答复!!!”
女儿:“我知道,妈妈,但我需要考虑一下”
在我们这传统的社会可能会认为这是大逆不道的事,正因为这样,父母才成为我们人生中最大的束缚,最大的情感束缚。
这本书的最后,要摆脱有毒父母的束缚,得放弃以下东西:
● 改变父母来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的尝试。
● 寻找获得父母关爱的做法。
● 对父母持有激烈的情绪反应。
● 幻想总有一天父母会给予你应得的关心和支持。
当你去迎合的时候,你就会被控制,陷入情感的漩涡,无法自拔。
爱不仅仅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行为方式。爱的行为并不会折磨你,也不会让你失控,更不会让你产生自我憎恶。爱并不会带来伤害,爱是一种令人幸福的感觉。爱的行为会滋养你,让你拥有健康的情感。当有人爱你时,你会感到被接受、关怀、珍惜和尊重。真正的爱带来的是温暖、愉悦、安心、稳定和内心的平静。
打不是情,骂也不是爱。一个孩子犯错,大部分的父母都会采取打骂这一行为,他们会以爱的名义使其合理化,就连孩子也把其合理化了。孩子犯错难道不是一件有趣的事吗?但为什么它会激怒父母呢?又一次强调了,强迫性重复。又是一种束缚。
我们绝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被父母打骂过,却很少听过有人说过他父母的不是。我内心深处对父母的不满隐秘的压抑,就会形成日后莫名其妙的迁怒。
这本书的最大意义可能就是让我们觉知到这些,敲开“孝道的教条主义”的硬壳,就会有缝隙,觉知之光才能照耀我们的心中,爱、幸福和自由就会点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