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了,疫情就像头顶悬着的一把剑,随时都可能降临。我原以为疫情就要结束了,没想到,它来了,而且来到了我身边。我从来没有离疫情这么近过。
12月9日,出现第一例病例。原以为是个例,没想到形势逐渐严峻,先是不能出校门,到12月23日西安封城,再到12月26日不能出宿舍。一步一步,我们到了最艰难的战时状态。
吃饭是基本问题。可在学校里,我不会因为吃饭发愁,反而我感觉很温暖,很踏实。从开始的大锅饭,到个性化定制,一日三餐有不同规格的,分常规和清真餐,价格非常实惠。现在我已经吃上了水果,饮料,奶制品,老干妈和饼干了。
我们能吃上饭,吃好饭,是因为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请看这些数据:260名后勤人员负责1万份饭,凌晨1点准备第二天早晨早饭,7点开始分装送餐,9点开始做午饭,15点开始做晚饭。做饭、分装、按楼宇和要求打包。
以往的工作翻倍,他们也有自己的孩子和家人在校外。可他们仍然在师大,为我们送上热腾腾的饭,带来浓浓的暖意。
我看到订餐界面每天都有食堂工作人员的抗疫留言。“不要嫌不好吃,这是叔叔凌晨1点爬起来做的早餐。”“少放盐,多换样,食堂大厨已收悉。”……这些只言片语,都似涓涓细流,流入我的心田。
我担任过一天志愿者。六点半起床,七点在楼下等待分餐送饭。一筐接着一筐,我们需要数好每个楼层的饭,然后让楼层的负责人拿饭。八点多志愿者才能吃饭。上午11点三十分左右,分午饭,午饭数量庞大。下午5点左右分晚饭。整天在分饭中度过。我感受到了志愿者的艰难与不易。普通人员只需要在宿舍等饭就行,所以在此,我向志愿者们致敬。
有人说,00后是垮掉的一代。我们用事实证明我们不是,我们是能够扛大事的人。疫情面前,我们都是战士。许多习惯赖床的人也报名担任志愿者,党员同志挺身而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穿梭在楼道,手提着饭,肩扛着面,或是在篮球场维持秩序做核酸。
看到穿着蓝色防护服的姐妹们,我肃然起敬。由于宿舍是制动宿舍,我无法继续担任志愿者。他们为我们承担了太多太多。
昨天晚上11点多,志愿者们还在搬运物资。凌晨,老师们仍在开会。
虽然我被困在师大的宿舍里,我仍相信我们一定会在年前解封,相信我们会成功。
因为党和国家经费的支持,我们才能天天做核酸。因为志愿者的逆行,我们才能衣食无忧。在我身边给我最大信心和温暖的是年仅23岁的辅导员曹钰林老师。
他是2016级师大本科生,走的“2+3”模式,先当2年辅导员,再读研。以前,我只觉得他能从数千人中脱颖而出说明他学习成绩优异。没想到,疫情面前,我重新认识了他,真正了解了他。他的形象在我心中高大无比,无法撼动。很多年以后,我还记得那个无论再苦再难,始终灿烂地笑着的曹老师,曹哥哥,曹爸爸。
曹老师只比我大2岁,他也是父母眼中的小孩子,可他比我们成熟好多,懂事好多。他勇敢地为我们撑起一片天。他奋战在抗疫一线,统筹年级各项事物。什么时候吃饭,吃得饱不饱,好不好,什么时候做核酸,有没有什么心理问题,这些都是他的心头事。每天凌晨5点工作,晚上12点还在公寓楼下值班。
事无巨细,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写战疫日记安抚学生,他说“情绪盛行的地方,理性容易枯萎。逻辑陷入绝对时,真理也是谬误。”他说“我们都在战斗,相信我们一定能赢。”是的,我信。
他活跃在每个群里,送饭群,核酸群,他24小时不关机。他给牙疼的学生送药,给忘记点餐的学生送饭。昨天下午,他发消息说,“张玺,最近有没有困难啊,有困难给我说。”我的心里顿时涌入一股暖流。我忙说不用。他可能担心我怕添麻烦独自承受困难。接着她说“我看你最近经常点6元的餐,是不是没有钱了?我给你想办法。”其实我只是在宿舍吃得少而已。我霎时热泪盈眶,导员是这样的细致入微,我永远难忘他的关爱。
他关心着所有人。疫情紧急,工作繁忙,他竟不忘抽出时间召开班会告知我们抗疫进度和抗疫小贴士,抚慰情绪,鼓舞士气。担心班会开展效果,他将全年级300多人分成3批分别召开班会。
纵然疫情肆虐,有曹老师的陪伴和鼓励,我不会孤单,我相信,全年级的兄弟姐妹也不会感到孤单。我们在一起,一定了不起。
何况师大还有铁军———一批为抗疫服务的老师,同学和后勤人员。还有党和国家,全社会为我们遮风挡雨,与我们并肩作战。
我们不怕,师大必胜!西安必胜!中国必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