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玄思散文心理
《悉达多》|如何做自己

《悉达多》|如何做自己

作者: 蓝羽鱼 | 来源:发表于2017-09-13 22:25 被阅读48次


    图片来自网络

    01 

    人,好像永远“与自己只有一臂之隔”,却很难跨越。我也一直在思考,人生的终极是什么,但却觉得离所谓意义甚远。它像抓不住的柳絮,摸不透的风,觉得离自己很近的时候,其实很远。

    如黑塞的 《悉达多》中的婆罗门之子那般,对世界的一切都保持这一个观望的距离,因为内心始终做不到完全相信,或者完全麻木。诸如我之类的人,没有他的智慧,却有着他的优思和迷惑。

    悉达多终于选择离开家,去寻找“真知”和永恒,以为这才是“极乐”。一开始,他选择在远离尘俗的地方修行,试图目空一切。可是,这无法让他找到满意的自己和答案,只能在现有的知识里打转,他认为这样的修行,只是一种逃避,对自己和痛苦的逃避。于是,他选择,走向他曾经鄙夷却又好奇的世俗世界之中,可,一招踏入,越陷越深。

    那个被认为极具智慧的人沉沦了。他“食髓知味”,越是深入凡尘生活,他越是欲罢不能;他越是纸醉金迷,就离自己越来越远,一种莫大的空洞从身后扑过来。他成了自己的叛徒和敌人,从前引以为傲的知识和智慧,在形形色色的世界魅惑之前,显得不堪一击。

    他要体验商人、赌徒、醉鬼的人生。要有实实在在了然于心的体验,要“经历可怖的岁月,忍受憎恨的恶心,接受空虚的生活教训,直到他抵达痛苦绝望的顶点,一个新的悉达多才会醒来”。

    他幡然醒悟的时候,毅然离开了曾经迷恋的生活。可是,不知前方的在哪儿的离开,是不是也是一种逃避!几年后,他遇见了自己的儿子,可对方并不理解他。这一次,悉达多,并没有选择离开痛苦,离开一个父亲的烦恼,而宁愿承受悲伤和冷遇,宁愿用善意的耐心为孩子做更多,也不去悔不当初。这是智者有背于寻常人的选择。

    后来,悉达多走向一条生死并流永恒之河。他从河水看到了自己前世今生的点滴:苦痛,沉沦,纠结··· ···那些令他离开的原因,牵绊着自己的疑惑和疑惑不得解的茫然,他体验到了“轮回”。可,依旧不知道自己为何,只是随着河流的神圣之音,任由心事沉浮,对自己坦白,和解。如河流那般“向着自己的归宿流去”。

    他突然,可以理解人类的欲望,虚荣,灾难,绝望··· ···那些他曾经鄙夷的“残缺”。他在欲望和希求中看到人的意义,才真正理解了生命,爱上了人类。在每一刻中,感知到生命的美丽微妙,便是是蕴含着永恒的瞬间。没有所谓的不变和绝对,没有既定的真知和完美,没有必须完成的目标,所以,也没有一劳永逸的追逐。一切像奔流的河水,在流动中,交融成生命的“圆满”之声。

    “他不再执着于某一特定的音声,不在与自己的命运抗争,而是委身于生命之流中”,静静聆听。这是此时的自己,也是真正的自己了,无时无刻流动在此时的“未来永恒”。“学会接受世界的本来面目,包容万物,含射万物,并热爱”,而不是从架空的理论中来烘托自己,这是他的答案。

    他明白了善的要义,也知道了万千生命的归旨。


    02

    我们所谓的目标和意义,就一定要达到吗?不是的。这是我们必经的一种“狭隘”,现实永远片面,而这就是全部此在。他成就不了“完善”,却可以成为自己的达摩;“真的反面同样真实……而我们周围和内在的世界却从未沦于片面”。

    ”如以目标为尊,很容易对路遇的美好视而不见,会错失更多。每一个人,不可能像悉达多那样,去体验全部的人生,去经受极致:极致的痛苦,极致的沉沦,然后“涅槃”,了悟“真知”为何,永恒为何,找到心中的“阿特曼”。

    于我们,要成为自己,那就不能只聚焦本身,不能太执着于自己的设定和期望的”远方”,不要以梦想之名,拒绝当下。这便是足够了。

    书中说“任何体验未到达极致都会重新回归”,可,我们的极致不会是悉达多的极致,能够恰到好处去地去把控,就是智慧了。此时,我可以理解悉达多,却依旧我无法解读自己,或者说服自己。但《悉达多》为我们种下一份警醒和踏实。

    于是,会让我想到歌德的《浮士德》。虽然这是不同宗教背景下的故事。

    前者是智者形而下的追寻,从理论走向真切中,去匡正。后者则是万千平凡人之中的一个,迷茫与不满在掏空着自己,预示着人无法拥有,恰好的人生。于是,他要挣脱,于是向上求索。找寻意义。

    可是,他的博学依旧喂不饱内心的饕餮。枯守僵化的知识让他感到生命黯淡无光。他想自杀,了此残生。而当复活节的音乐传来,他被童年美好记忆唤醒。

    进而,他走出书斋,与魔鬼订立契约:只要他,喊出那句“你真美呀,情停留一下”,就即可倒地。他不知道,此时“输”就尾随其后了。魔鬼梅菲斯特许诺满足他一切要求。浮士德返老还童,历经爱情,政治的种种得以与失意,可是,这些无法让他的精神世界得到富足。

    每一次魔鬼想引诱他堕落,他便会生发出更强大的力量将自己解救出来。最后,他想将自己融入改造世界的大潮,可是此时的他已经是百岁老人。他误把死灵为他挖掘坟墓的声音当做,移山填海。随后,喊出了那句"你真美呀·· ···"

    浮士德在庸人眼中不过自掘坟墓。可是,他在生命的最后,依然选择一搏,毅然去寻找点亮生命的光。即使最后落空。这便是追寻的意义了。不停地战胜自己,不停地丰富着对真理的领悟,对善与恶的重新界定,从而得到超越。

    悉达多在与自己的战斗中,最后放下“我执”,获得真知。浮士德,在与魔鬼的较量中,还是收获了很多,可他却没有停留在此。而是,想成就更大的梦想,想去改变世界。他给自己一个必然会失败的目标。因为他不会如悉达多那样终于驯服自己。

    喊出赌语的那一刻,他是幸福的。最后目标未成,可他自己却获得了意义了。我们大多人,其实更像浮士德,会成就更好的自己,可很难停下,不会真的安于此时,心随流水。所以,也只能获得更片面的了悟,这是芸芸众生骚动的根源。

    对于个人,真心走过,便是所有了。这浅显的易得道理,落实到个人,到浮士德,却难以自控。这就人生的悖谬,是人的必定承受。我们更像赌徒,而不是智慧超群的婆罗门生。

    我们不是达摩,但会不会,承受住所有,洗涤尘土,据万物为己身,据生命与己身,从渺小见伟大,从部分窥全貌,获得深植的自信与宁静平和的爱呢?

    不然,先试着感受瞬间的节拍和心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悉达多》|如何做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jro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