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历史艺术之家
红尘有幸入梨园,听得京戏幸三生

红尘有幸入梨园,听得京戏幸三生

作者: 你蛮蛮蛮蛮好 | 来源:发表于2017-03-29 22:16 被阅读78次

    我是有京戏情怀的,我喜欢看戏。

    我的入门戏便是《锁麟囊》里的一段唱词,当场被吸引住了:

    这才是人生难预料,不想团圆在今朝。

    回首繁华如梦渺,残生一线付惊涛。

    虽然我当时是听不懂的,更是不懂其意,但就是觉得好听。在缺乏诗情画意的年代,也许只有听上一出戏才能让我觉得有种来世间走一遭,不枉为人的感觉,虽说我年龄不大,看书不多,经验尚浅,但是懂得享受的心却不小,以前不懂得什么是不疯魔不成活,听了戏后才明白,哦,有些戏有些角儿,是要跪着听的。

    而今听戏的人不多了,看京戏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就我看来戏曲艺术就是“一锅煮”,炉火慢炖的十全补汤,说的上名字的曲种就有300多,剧种繁多,形式多样让其在世界戏剧上独树一帜,成为不可复制的瑰宝。而京剧素有“国剧”之称,是融汇了昆曲、秦腔、及部分民间曲调而形成的戏种,它与越剧、豫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这也是不可复制的。

       其实如今看一出好戏不容易,看戏的人不懂戏的话怎么听都听不出区别听不出个好坏,不同人听同一折戏折射心境就不同,懂戏的人少了,品戏的人早已不在了。还是拿电影《霸王别姬》来说,葛优演的袁四爷是个懂戏的人,他爱京戏更是懂京戏,他愿为京戏一掷千金,所以他懂唱京戏的蝶衣;青木是不可多得的一个懂戏的日本人,因此蝶衣也愿意唱给他听。戏的好坏不仅仅在于唱者也在于听者;这也是对戏最大的尊重。

    其二不易在于听戏之人的悟性,不管是京戏还是传统戏曲它们的观赏性是可重复的,就像读一本好书,第一次看和第二次看的感觉绝对是不一样的,老戏迷就是那种可以在同一折戏中听出人生百味,这真真实属不易。

    红尘有幸入梨园,听得京戏幸三生

    除了京戏,我也挺钟意《牡丹亭》的,它是昆曲,都说昆曲京戏不分家,我也不是很懂。在昆曲中很多人会问难道就《牡丹亭》最好吗?答案是,当然不,《西厢记》《长生殿》都是极好的戏曲,但为什么人们一提到昆曲就会想起《牡丹亭》呢,是因为其长短适中号召力极高,既不会一晚演完让别人没有机会表演也不会拖泥带水。

    中国戏曲的妙就妙在唱词的美和精,一出好的戏必定离不开其唱词,你内心所想表达的也许说不出但唱词却可以为你道明。还记得《武家坡》戏里有句,“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斑。三姐不信菱花照,容颜不似彩楼前。”第一次听这句时我是惊到的,我所感叹的是时间和命运而非本身的忠贞。

    提到戏曲的我们常会想到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确,要想人前显贵,必得人后受罪,人都是自个儿成全自个儿。而今我们只觉遗憾的是京戏的衰落,红线女在80年代重返舞台,我们更多觉得的是不甘和遗憾,2016年世界京剧梅派艺术传人梅葆玖的逝世,又是京戏发展传承的一大损失,名家不在,名角渐退,中国京戏日渐消沉,如今体制圈下养起来的京戏已不再是当年的风范。

    近些年来,传统文化都在挣扎涨势,河北梆子的推行,秦腔和流行乐的结合,黄梅戏和摇滚的碰撞……这都是最后的救命稻草,但创新归创新,有些适合于传统的还是传统好,可能这也是我的顽固点吧,就像《梅兰霓裳》这种作成交响乐我还是会觉得不伦不类。

    而京戏的路何去何从我也不得而知,更不敢妄加评判,只希望细水长流,源远流长。

    (对于戏曲我只是爱好者,并不是很懂,文中如有出入实属我学艺不精。若有与事实不符的内容资料谢谢指出,我定将及时查证改正,谢谢指点)

    红尘有幸入梨园,听得京戏幸三生

    哥哥的扮相真的很美,我有点私心,过几天便是属于哥哥的日子,那几天纪念他的人很多,所以我便提前怀念,愿安好,哥哥,很想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松烟袅袅:觉得戏曲其实挺好听的,《霸王别姬》也很好看。
        你蛮蛮蛮蛮好: @松烟袅袅 嗯嗯,戏曲真的有的时候比很多东西都打动人心
      • 松烟袅袅:喜欢作者大大写的文章。
        松烟袅袅: @你蛮蛮蛮蛮好 吚吚哑哑,唱念做打真的挺有趣的。
        松烟袅袅: @你蛮蛮蛮蛮好 唔,大大在谦虚。
        你蛮蛮蛮蛮好: @松烟袅袅 谢谢,我也只是胡诌乱造而已😀

      本文标题:红尘有幸入梨园,听得京戏幸三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gy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