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若水,来源:禅喜。
小Y是我做自媒体认识的一个孩子,95后。
我比较大了,所以把小一些的朋友都称为孩子,别介意噢。
最早知道他也做公众号,还运营着一个很有理想的青年类公号,刚开始也经常更新,阅读数跟我一样,比较温吞。
后来,慢慢地,他的公号不怎么更新了,偶尔有广告再发一下。
大概半个月前,他突然在群里扔出某平台的几个文章——让我们留言点赞。主题都是婆媳、婚姻、出轨之类,所谓的网络热词,大家关注的焦点。标题也比较“惊悚”,相关群体没事应该会点开。
有几篇据说还爆了,就是几万几十万推荐或者阅读这种。
一
这种文章最早的代表应该是知音体,很多的情感故事,真真假假,但是总有特定的群体爱看,赚足一个个人的欢笑眼泪。
当然,有的人爱看,有的人不爱看,萝卜白菜,都各有所爱。无可厚非。
但是,当小Y写这些文章的时候,我是有点跌眼镜的,因为觉得他并没有过婚姻,也不了解婆媳,甚至也不了解出轨,怎么写起来这些故事呢。
他自己的解释是:改行写流量文了。什么能带来流量,就写什么。网上搜搜也很多素材。
跟流量文相关的主题一般都是重大事件、名人、明星;情感猎奇文。重大事件有新闻单位,一般自媒体人就蹭名人明星的热点,或者集中精力写一些情感猎奇文。
不仅仅是小Y,之前写手小L妹妹也跟我说:写婆媳吧,这些容易火,大家爱看。
之前还认识正在大学读书的小F,他说:我们什么都能写,看金主需求,情感、婆媳,甚至女权的,我们也能写。
其实换一种理解,就是个人的身份立场可以不断变幻,根据金主的需求和受众的口味来写。
二
当然,这样的操作,不是孤例。
不仅仅单独的写手这样写、这样做,有的大一些的号,也这么写、这么做。
有时候能爆的热点就那么多,所以,大家会疯狂地扑这些热点,角度也不断变化,总之,能引发读者情绪和共情的,是所谓的佳品,不管读者看完是哭了还是骂。
比如这几天大家疯狂去追着写的医护人员剃光头发的事件,其实真的不是一些文章所想的和写的那样。
妈妈是医生,从小在医院长大,从我有限的医学知识看,非常时期,头发洗护很麻烦,而且有时候长头发反而成为传播病毒的温床,剪了利索——仅此而已。
但是很多人凭揣测就能写很长的文章,再带偏观者的情绪,也是匪夷所思了。
所以,回到很多时候,有读者或者投稿作者让我说一些写作的建议,我能怎么说呢?我讲的只能是:不管任何时候,写什么,远远比怎么写更重要。
三
那问题来了,可能有人会说:那不追流量、怎么活?
《2018自媒体行业白皮书》显示,广告仍是自媒体变现的主要方式。没有流量,就没有广告,平台没有钱赚,没法维系。写手也因而没有稿费。
所以,大家都拼命地要去抓住受众的眼球。有的平台甚至用打擦边球的视频来引流。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新人加入其中,读者分分钟变成自媒体的内容提供者,自媒体行业“抢夺”流量的竞争,其实异常激烈。
它早已不是从前必须新闻、中文从业才能写的时代,无数的年轻人踊入这个行业,或者因为被鼓吹着副业赚钱,或者纯粹由于文学爱好,抑或失业待业......都涌入自媒体大军中。
几乎没有门槛。
2018年3月的数据显示,2017年新媒体运营行业从业人数达到300万,这还不包括很多并没有告诉别人是写手的人员。
另一方面,自媒体的粉丝也以年轻人为主。这个群体本身就是内容生产者,对内容其实会越来越挑剔。
《白皮书》对自媒体用户做了画像,95后、00后成为自媒体的粉丝生力军,54.7%为女性,45.3%为男性,区域分布集中在东部沿海。
内容方面,大家对个性化和社交化的需求越来越多。白皮书预测,未来资源的纵深和垂直服务是变现出路。
看到很多成功失败的案例,如果想以自媒体为业的人,首要的其实不是写作能力,长远看其实是垂直领域的知识和综合的内容展现技能。
比如最近微博上关注了一位协和博士出身的大夫,他近期拍了几十个VLOG,给大家科普相关知识,受到很多人的喜欢。
他的路是一条更长远的路径,如果您热爱自媒体,热爱文字,那就请找到可以打造的专业技能,比如绘画、书法、医学、心理学等,学好相关领域知识和技能,厚积而薄发。
并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时间上,往往是不可逆的。而写作,则随时可以学。
路漫漫,跟在路上的你,一起共勉。
作者:若水,禅喜公号号主,P大小硕、前21报编辑,心理小文,希望能开你的心。
(读者联络vx: jianlishen99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