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读的第一本马来西亚作者所写的长篇小说,看到书中所描述的生活细节,脑海中总能浮现出八九十年代广西、福建或者台湾的风土人情。
作为马来西亚作家,黎紫在本书中并没有写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思念,也没有写两国文化的冲突交融,她写的只是一个平凡社会底层的平凡生活。
或许是自己阅读功力不够深厚,读到第四章时依然像无头苍蝇一样看不懂作者所要叙述的故事,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我即将要放弃之时,才在第五章找到了一丝曙光,进而发现本故事的布局之妙。
本书是从第513页开始的,且书中有一部同名的“书中书”,也名《告别的年代》,这本“书中书”没有扉页、没有版权页,没有表明出版社,也找不到作者的姓名。
作者为我们讲述的不是一个首尾相连的故事,而是分三层:
第一层讲述的是“书中书”的人物杜丽安的故事,她从一个底层售票员嫁给比自己大20岁的黑社会刚波,并穿插了与娟好的友情,与双胞胎叶连生和叶望生的感情,与继子继女之间的亲情。
第二层以第二人称讲述了看“书中书”故事的“你”,你在母亲去世后与细叔、玛纳和双胞胎兄弟J之间的情感故事。
第三层讲述的是写这本“书中书”的作者及评论家的故事,这也是让我最费解的一层,按照固有思维,我总情不自禁在三层故事中来回穿梭,试图找到真正的作者,有时感觉这个作者是叶连生,有时又觉得是叶望生,有时又感觉都不是。
这三层故事似乎独立存在,又彼此交叉,让读者忍不住去将其中的人物一一对照,比如:
死在五月花的“你的母亲”是不是故事中的杜丽安,但你似乎又能看到刘莲的影子?
“你和你的J”是不是叶连生和叶望生,或者是叶望生和刘莲的那两个双胞胎孩子?
“细叔”是不是杜丽安的弟弟阿细,可他的过往又分明与刚波的儿子石锅仔重叠。
我不禁去想作者在写这本书时会不会精神分裂,或者出现人物虚化跳脱的梦境,否则她又如何才能做到自圆其说,让看似不合理的人物关系合理化呢?
我也不清楚作者为什么要为本书取名《告别的年代》,也不知道她究竟是在向谁告别。与之相反的是,故事中每个人物在离世时都未能向亲人好好做个告别。
“你的母亲”去世时并未告诉你的父亲是谁;刘莲去世时并未告诉他人自己生了一对双胞胎;刚波去世的时候并未告诉杜丽安自己当年还生了一个长相酷似石鼓仔的孩子,当然妻子杜丽安也没有告诉他自己所抚养的孩子原来是他的外孙儿……
似乎每个人身上都笼罩着某种神秘感,他们的心里藏着不为人所知的秘密,并将这些秘密留给后人不停寻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