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恩过往一次次的遇见,是遇见使我成为了现在的我。
1
起初,我有缘遇到战隼的博客和李笑来的一本书。这是非常巧合的事情。刚工作那会儿,我充满热情,满是干劲,很快我的教学水平原地踏步。而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焦虑和拖延随之产生。这两种情绪撞到一起心里是慌乱的,以至于早早地从睡梦中惊醒,看摆放的一摞摞书无法再睡着。
一日清晨醒来,刷手机时看到一篇很实用的文章,记得收藏了的,可是后来翻遍了还是没有找到,只得作罢。或许真的是有缘,在一本借来的书《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里有幸遇到了那篇文章的作者——战隼。2014年的年底在他的博客里看了很多篇笔记,惊讶一个人竟然能够读那么多写那么多,同时被一本书叫《把时间当做朋友》的书吸引,15年元旦的三天假几乎把书抄了一遍,正是这本书引发了我的第一次改变。
《把时间当做朋友》是一本让人正视所处困境,并从道和术两个方面给出解决办法的书。“困境”即有的人终日急吼吼的,总觉得时间不够,一切来不及了,于是到处寻找捷径。而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只有一个——一切靠积累。我们要直面现实,速成绝无可能。另外,书的大部分篇幅介绍管理时间和行动的方法以及学习的要点。我如获至宝,马上实践书里做计划和记录每日时间的做法。到今天我已经养成了做计划和时间记录的习惯,周计划和日计划已经成了必需,年目标和月目标也会有,而时间记录似乎一秒钟也不能断掉,一定要是一天24小时全满。我不知道这样好不好,希望有一天哪怕没有计划的监督和记录的见证,可以自主做想做和要做的事情,也会觉得安心和富足。
2
做计划和时间记录又让我遇到了另外一个人——易仁永澄。做了数十个日子的时间记录,我发现时间记录之后的统计和分析是个问题,而《把时间当做朋友》里没有想要的答案。在百度搜寻时找到了也在做时间记录的易仁永澄老师(一个从政府部门辞职创业做职场青年成长指导的线上老师)。当时时间记录的统计和分析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我转向参加了永澄老师举办的一个叫“三七二十一“的活动,用于帮助改善拖延和焦虑,要求是连续21天做当日三件最重要的事情,每天在微信群里打卡三件事的计划和回顾。
因为参加了这个活动,我加入永澄老师的俱乐部。从2015年到2017年的三年时间,我在这个俱乐部里初步了解和实践了名为行动管理、目标管理、知识管理和自我觉察等知识,在永澄老师的带领下和俱乐部里的朋友一起共读了几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好好学习》和《快思慢想》等),注册简书发布了十几篇读书笔记,也认识一些不同行业和领域的朋友。这些对于生活在小县城,在乡镇小学教书的我来说意义重大,遇见他们,我接触到许多新事物、新观念,他们就像一道光照了过来,让我充满活力,一心向上。与易仁永澄和俱乐部他的的遇见,给我的未来成长打下了基础,让我在在学习的路上迈出了一步。
3
2018年因为决定考非全日制的研究生,离开了永澄老师和俱乐部的朋友,没有再参加活动。考研于我人生的意义是打开了另一扇窗,而透过这扇窗户能够领略到什么取决于我自己。黄老师成为了我的导师,上过文学院里数位导师的课后,发觉黄老师是最令我欣赏的一位。这是一份庆幸而合适的遇见。犹记得金秋十月,在湖师大文学院桂花树的芬芳中,和黄老师以及同学们一起走过了一百年的文学教育史,新认识了语文这个又年轻又古老的学科,也遇见更好的自己。有许多思想家、教育家、作家为这个学科倾注心血,跟在前人的脚步后,这个学科值得我们倾注芳华。这三年时间,我想找到一个研究方向扎扎实实地读一些书,写一些文字。
4
最近一次对未来比较有影响的遇见就是松松了。如果没有松松,可能我还需要一些时日才能发现写作的意义,半年,一年,或许更久。正在写松松课程给我带来的收获启发,大体上包括:未来我会怎样阅读和写作,我要在工作中怎么教语文,以及对于人生和文学的体会。有了过去五六年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我有信心2020年以及之后能够取得拔节成长。
5
现在又遇见了北北和数位一起日更的朋友,我们将同行一段路。在正在准备考试的时候选择日更,我经过一番思考。我期待日更能够对自己形成一定的压力,促使自己更快地写出通畅的文字。害怕的是每日能留出来的时间有限,待上班之后更少,我会完成不了每天800字。但最终,欣喜大过担忧。挑战一下,何妨?
6
我不知道如果不是遇见他们,会遇到谁,现在的我又会是什么样子。但我认为,你是什么,你就会遇见什么,并且这份遇见会影响你往后的人生。一份遇见会有偶然的成分,但如果你不是某个什么,遇见来到了你的面前,你也会与之无缘。
到今天,依旧有各种问题困扰着我,焦虑和拖延偶尔也还有,但是我知道了大概的方向所在,也探寻到了路径,更有了一些遇到问题后的应对方式方法。今日之我,已不同于昨日之我,更不同于几年前的我。我感恩过往一次次的遇见,是遇见使我成为了现在的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