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莹
2017年春节前给儿子买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是《百年孤独》,早知道这是一本名著,心向往之。但当时很懒,尤其看不下去长篇,所以让儿子看后给我讲解,但也只是一知半解。2018年寒假,我甲亢眼病很严重,不能多看东西,只是断断续续地读点。今年寒假我又选择性地读了一些章节。
读完后,感觉依然很困惑:这是一本儿荒诞或者说是怪诞的书。书中的布恩迪亚家族男子的名字差不多,故事也重复出现,还有那神奇的羊皮卷及乌苏拉都令人费解……当掩卷沉思时才慢慢发现,作者不是单单在介绍一个家族的兴衰,是通过家族史来反映当时拉美的历史。重复出现的故事,不正是说明拉丁美洲100年内循环不前的孤独历史吗?这也正是作者创作的主旨。很有深意。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因此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本书也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和收获。
一、好题目是文眼
令我叫好的是书的名字——《百年孤独》,像一块磁石牢牢地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教语文二十年,深知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名字都是内容的点睛之笔,因此在2017年刚接触本书时就启发了我创作的一个灵感:怎样让学生的作文题目更丰富些呢?于是,一篇小论文《让作文题目异彩纷呈》完成。发表在《明日》期刊上。
二、好开头要引人
2018年,当时由于不太敢用眼看书,所以我经常听“喜马拉雅”APP中的《读者》,或者是《365读书》等栏目,很多名家佳作让我受益匪浅。
有一天就听到了一篇关于介绍《百年孤独》开头的文章。说开头短短的一句话,令许多世界级文学大师膜拜,因为这句话中运用了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态,又交代了人物、时间、地点三个要素。听后,我赶紧以一种敬畏之心再次翻看开头儿并且背了下来:“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然后模仿。我的一篇小散文《心结》的开头,我这样安排:多年以后,只要一到夏天,我就会想起那个遥远的夏日午后的情景。后来,我的这篇文章在“三江精短文学”大赛中获得了三等奖,我觉得这个开头也功不可没,起码评委老师一看就知道我读过《百年孤独》吧?当然内容也是不错的。这就是读了《百年孤独》这本书后给我带来的惊喜!
如果把这本书比喻成一朵花,那我嗅到了它的芬芳,并让我自己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它的美丽。
三、好方法要传递
生活是个万花筒,更是个大熔炉。节奏如此之快,让每个人的生活压力都很大,谁敢说没有孤独过呢?疾病,失败,离别……一朵花的枯荣,一片云的聚散……也许都会让我们伤感,伤感而孤独。有时我戏谑自己:也许我就是羊皮卷里偷偷溜走的一个标点符号儿吧,要不然我内心怎么有那么多孤独呢?
我知道很多作家的内心也是孤独的,比如张爱玲。张爱玲的原生家庭注定了她是孤独的,而且是孤傲的。在她心中有另外一个别人不懂的世界,所以有了作品《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不同的孤独注入不同人物的灵魂,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百态。然而张爱玲的内心是炽热的——对爱情,对创作,对生活。她不惧怕孤独,也不惧怕孤独终老。因为孤独,让她看到了一个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一个个坚强又倔强的自己,她活在孤独里,她聆听自己的心声,并让它花开四季!瑰丽无比!
王小波有这样的句子:不愿清醒,宁愿一直沉迷放纵不知归路,宁愿一世无悔追逐。
海子也有这样的诗句: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更远的地方更加孤独,远方的幸福是多少痛苦。也许,孤独是一条别样的创作的源泉。在孤独中能更清澈地看清自己和世人。
法国作家雨果说:孤独可以使人能干,也可以使人笨拙。我这样一分为二地理解:有一些人(名人)是孤独使他们能干甚至更加卓越;而我们这些普通人呢,孤独使我们笨拙,我们可以在孤独中停一停、找一找方向;或痛哭一次;或抽支烟、喝杯酒;哪怕说句脏话也行……走出来,让心灵有个栖息地,这样你可以笨拙过但不可以愚蠢。因为明天我们还要继续启程!现在不是很流行“草根”这个词吗?我们是不是都可以比喻成一棵棵草根呢?用白居易的那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形容。
我写了一首稚嫩的现代小诗——《草的诉说》:
风起/抖落一地枯黄/凌落在思念的远方/无端生凉/蓦然回首/向谁诉衷肠风舞/轻展看不见的手臂/温柔/时光的老茧/梦/旖旎着春夏/或浓或淡/更短更长/谁来托起我的翅膀/斩草除根后也要飞翔/借我一丝坚强/迎接小雪,大雪后的初春暖阳。
我们谁都孤独过,孤独中一定要积蓄力量,找到方向,找到诗和远方,期待着我们每个人都以最美丽的姿势绽放!
网友评论